“那是什么時候”
“2010年。”
不需要思考,這是芭芭拉帕文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時間節點。
“在日本呆了幾年之后,我逐漸開始吸引到歐洲和美國這邊的關注。先是從家鄉開始,2008年拍了兩次ee匈牙利版的內頁,然后是2009年neyorker、oneso、johnbu的廣告啊,對,拍neyorker的廣告,也是我第一次來美國,第一次到紐約。”
“當時感覺怎么樣”
“冷二月份去的,比布達佩斯冷太多了。你知道嗎,我到紐約的那一天,正巧趕上下雪整個月唯一一次下雪”
“運氣真好。”
“可不是嗎我還專門穿了一件大衣去,結果凍得話都說不出來。”
“光靠大衣肯定沒用啊,特別是下雪的時候,又冷又潮。雪靴、毛絨帽、手套,全套得配齊才抵御得住。”
“那個時候哪兒知道這些呀,雖然冷,但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年輕,抗凍,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拍攝結束之后還滿大街到處躥,參觀中央公園和時代廣場,想要一次性把紐約所有的旅游景點全部看完,因為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再回來。”
“結果返程的時候,上飛機就發燒了,我最嚴重的一次感冒,在家里躺了快半個月。”
“我能感同身受。”韓易報以同情的眼神,“我原來在大學里也生過一場類似的病,期末考試都錯過了第一印象這么不好,后來為了工作要搬到紐約來住的時候,心里應該特別不情愿吧。”
“第一印象也不能算不好,其實挺好的。”芭芭拉想了想,“拍攝很成功,玩得也很開心而且,就是因為這次紐約之行,i才向我發出了簽約邀請。”
“噢,是嗎”
“neyorker的那次拍攝,除了我之外,其他模特都是i的,他們跟了經紀人去,所以在現場注意到我了。”
“很不錯的一步棋,不管在歐洲還是美國,i的時尚資源應該都比你之前簽約的那個ide要多得多吧。”
“是這樣說沒錯,但我其實沒有離開i,跟i簽的是除了匈牙利本土市場之外的全球分約,i還是我的母公司。”
“還能這么操作”
“模特界都是這樣的,一般會在本國簽一個母公司,再由母公司把每個地區的合約分出去。”
“那兩家公司的話怎么分成呢”
“總體分成是20,一般來說母公司會跟分約的經紀公司對半分這筆錢,但有的時候,比如分約公司資源很豐富、很強大的時候,母公司也有可能在20的基礎上再加10,作為他們的分成。”
“你就是這種情況”
“現在不是了。現在i分10,i分5為了讓我續約,他們什么都愿意讓。”芭芭拉灑脫地笑笑,“但剛開始,沒錯,簽了i之后,他們加在一起能分走我30的收入。”
“對于單純的經紀機構來說,有點太多了。”
“當時考慮不到這些,當時只想跟i簽約。他們畢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演藝經紀公司之一,光是能有這個機會就足夠讓我欣喜若狂了,哪怕讓我分一半給他們,甚至我自己拿30,當時的我不,哪怕是現在的我,在那種情況下,也一定會同意的。因為跟i簽約,意味著我真正擁有了一個世界級的代理機構,能夠幫助我走上時尚圈最受人關注的核心舞臺。”
“時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