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怎么說呢”
韓易捏捏喉結。
“你的聲音今天炸得太透了,我都想點盒色拉差醬蘸著吃。”
氣泡音的英文是vocary,直譯過來就是把聲音拿開油炸,形容這種發聲方式的顆粒感。
“ohdshutu。”
聽到韓易揭曉的謎底,麥迪遜的臉蛋瞬間燒得滾燙,眼神閃躲的她不需要看屏幕,也知道畫幅里的自己,膚色肯定紅到粉底都遮不住。
“我沒有在學那些女孩子。”
在美國,從谷地女孩到卡戴珊家族,年輕女性長期以來因其說話方式而被嘲笑。無論是將陳述句音調上揚,以疑問句的方式發音,還是“bit039”和“ridic”等生造俚語,抑或是不斷使用“ike”作為對話的填充物,與年輕女性,特別是年輕白人女性有關的交流習慣,通常被視為不成熟或者愚蠢的標志。
而氣泡音,就是美國女性特有的語言文化里,最新的流行趨勢。
英國語言學家克里斯托博士,早在1964年便在論文中引用過“vocary”這個詞匯。在英國,頻繁使用氣泡音的通常是男性,這是他們表現其優越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因為這種發音方法慵懶、松散而拖沓,似乎只有有錢有閑的人才會這樣講話。
而到了美國,局面恰好相反,它在女性群體間蔚然成風。
“嗯,抱歉,我只是今天嗓子不太舒服最近太累了,要讓它休息一下。”
“為什么要道歉我覺得挺可愛的。”
韓易柔聲安慰明顯有些難為情的麥蒂,他很清楚,對方并不想被自己當成是那些被社會嘲笑和詬病的浮夸姑娘。而且,麥蒂這孩子,跟她走得越近,就越容易發現,她其實有點討好型人格。
韓易不知道,為什么外表條件如此出色的一個女孩子,跟人交往會這樣謹小慎微,隨時會因為別人的反對意見而改變態度,但他大概能猜出些端倪。
十三歲出道,身邊不是想要掌控她的大人,就是不把她當同類對待的“貝弗利上流階層”,在倔強反抗的同時,這些經歷肯定也會在她的性格構成上留下一些瘡疤。
這是韓易著力想要去改變的東西。
一個有志于閃耀全球的巨星,可不能被這種如影隨形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擊垮。
“可愛”麥迪遜瞇起眼睛,“我就說,你肯定喜歡海莉那種類型。”
“啥”韓易啞然失笑,小姑娘這醋勁可真夠大的,海莉鮑德溫在派對上跟他搭了一次訕,麥迪遜就幽怨地念叨了一個多月,“這些華麗的東西聽上去很可愛啊,而且女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可愛的。你知道嗎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女性對社交互動更敏感,所以更有可能采用微妙的聲音暗示。”
“那我這樣說話,在暗示些什么”麥迪遜擠著嗓子,努力模仿唐老鴨。
“你知道人類的普遍認知如果女性做出諸如高聲講話或者大喊大叫之類的行為,就會立即被解讀為缺乏安全感、情緒化或者愚蠢。所以,我認為,女孩們壓低聲音說話的舉動,就是為了反抗強加在身上的枷鎖。”
“我們的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實在是太嚴苛了。用utak來表現友善和熱情,會被人說浮夸虛假。壓低聲線用vocary表示成熟,又會有人說裝腔作勢。甚至ike這個詞用多了,都會有人說是破壞語言美感但其實,年輕女性才是整個文化語言趨勢的孵化器,在女性間流行的俚語,通常過一段時間之后都會風靡所有圈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