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老歌新唱
最近兩三個月,隨著瀚音樂的起勢,一則流言也在音樂圈內不脛而走,并在過去兩周時間內越傳越廣這家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突然就在公告牌排行榜前列安營扎寨的獨立唱片公司,很有可能是環球音樂集團體系內某個大佬的新企劃。
大部分傳言里,并沒有詳細闡述這位大佬的真實身份,但也有小部分在中層管理人員之間流傳的故事版本,直接指名道姓地把所謂的“主角”點了出來。
吉米約文。
許多人言之鑿鑿地宣稱,他,便是瀚音樂的幕后推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揣測,是因為這的確符合音樂工業內過去三十年以來的發展趨勢。三大音樂集團的形成,就源自于一系列不間斷地,對獨立唱片公司的兼并。索尼音樂旗下的四大旗艦廠牌,bia、rca、eic和arista,都是索尼在與bg的世紀大合并中整合進入集團的。這些唱片公司互不隸屬,各自維持著獨立的企業架構和運營團隊。換句話說,整個索尼音樂集團,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王國,集團ceo道格莫里斯可以向各家唱片公司委派高管,但卻無法真正做到中央集權,將優勢資源統合到一處,供索尼直接調配。
這種各自為政的情形,在環球音樂集團內部更加普遍,也更加嚴重。自1999年誕生以來,環球音樂集團便一直是三大音樂集團之首,從來就沒有讓出過這一席位,另外兩家集團也沒有辦法對它的領頭羊地位真正構成威脅。全球音樂市場份額,環球音樂占32、索尼音樂占22、華納音樂占16,其他各個國家的獨立唱片公司占30,二十一世紀之后的三足鼎立格局大致如此,每年可能有百分之零點幾的變化,但大勢趨于平穩,很難有人掀起波瀾。
一家集團,就壟斷了全行業三分之一的利益,可想而知,環球音樂必然是一個超乎想象的龐然巨物。另外,由于音樂行業的歷史相較于硅谷的it行業來說要悠久得多,三大音樂集團的發展歷史也要復雜得多,特別是環球音樂,可以說是1857年成立的加拿大跨國巨頭西格拉姆、1924年成立的美國音樂集團、1929年成立的英國公司迪卡唱片、1962年成立的歐陸唱片業霸主寶麗金、1963年成立的美國傳媒巨頭康卡斯特、1990年進軍音樂界的松下電器,以及法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傳媒集團維旺迪共同孵化出的一只吞金怪獸,雖然體型龐大,但是結構臃腫、體制僵化,若是強行嚙合在一處,隨時都有徹底崩塌的可能。
因此,維旺迪沒有強行整合音樂業務線,而是把收購來的所有資產,一股腦地放在了環球音樂集團這把大傘下平行管理。時至今日,環球音樂集團下屬的主要子集團有十余家之多,國會唱片集團、isnddefja、ei、摩堂、寶麗多、共和唱片、vervebegrou、維珍音樂,當然,還有吉米約文作為創始合伙人之一的terseffenaaa。
環球音樂集團的主要發展模式,是全世界各地搜羅成規模成體系的唱片公司收入麾下,而這些子集團也有樣學樣,紛紛開展軍備競賽,大規模與旗下簽約藝人合作,設立附屬廠牌,或者直接斥資收購表現不錯的獨立唱片公司。
巨頭們依賴這套簡單粗暴的打法,環球也有充足的預算支持各家子集團擴容,久而久之,收購業務便成為了各級實權人物變現的良方。
從指縫中漏一點資源出去,在集團之外派人建立一家全新的獨立唱片公司,做個兩三年時間,出點成績,最后高價賣給集團,賺得合理合法、盆滿缽滿。如果想要獲得更長線的收入,那就把藝人單獨拆分出來,一個一個跟原公司解約,再一個一個跟環球音樂的子集團成立合伙企業,然后去持有這些合伙企業的股份,攫取利潤。
所謂的獨立音樂人之所以像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又在很短時間內被三大音樂集團收入囊中,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有這種暗箱操作在臺面下進行。
而瀚音樂被人懷疑是吉米約文辭任terseffenaaa首席執行官后,重操舊業啟用的新殼子,確實也不冤枉,看看這屆adcity的嘉賓陣容就知道了阿姆、50t、drdre、bk182、艾麗古爾丁、肯德里克拉馬爾,全是terse的簽約藝人。接受三百萬美元年薪的offer,出任神殿廠牌ceo的狗爺snoodogg,誰都知道是drdre的人。廠牌旗下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