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宥真提問的意圖十分明確,芭芭拉答案的指向性也無比清晰。
兩人在嘗試著揭露,或者說讓徐憶如本人看清,她身上最大的弱點。
她還沒有找到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小如是韓易認識兩年的至交好友,是大學期間互生情愫的校園曖昧對象,是其他三個女孩出現之前,占據了韓易大半個社交生活的“半路青梅竹馬”……不難發現,這林林總總的頭銜里,沒有一個是屬于她自己的個人標簽。
也就是說,在韓易身邊,她被切切實實地縮減成了一個符號,一個后綴,一個附加詞。
她渴望什么?
她需要什么?
她想去哪兒?
誰是徐憶如?
不僅其他人看不穿猜不透,小如自己也肯定還弄不明白。
上一世,徐憶如對新聞主播這個職業沒有特殊的感情,家里怎樣安排就怎樣做,按部就班地推進人生規劃而已。直到憑借著先天條件和專業素養大放異彩之后,她才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多了幾分依賴。
因為,雖然這是父母規劃的路線,但她在走這條路時仍然感到獨立、自由和輕松。
畢竟,這是她向世界展現她的存在和價值的方式,也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被視為一個個體。
它無法填補她的空白,卻確實能讓她快樂和自豪。
可這輩子,遇見了奇跡的她,已經不可能再去選擇父母指明的那條道路了。
她看到了一條更好的。
不過,遺憾的是,美好的事物總是很難在恰當的時機出現,不是過早,就是過晚。
在這一世的劇本里,屬于她的美好,出現得就太早了。
在人生最迷茫的階段,她看到了那個可以解決一切的終極答案。
但中間的解題步驟呢?
沒有探索和自我探索,答案就只是一個空洞的數字。
就像銀河系漫游指南里的“42”一樣。
謎底就在眼前,卻找不到謎題。
不管是趙宥真、芭芭拉還是麥迪遜,都不懷疑這個世界上有只需要答案,不需要過程的人,她們身邊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可三個女孩子非常清楚,今晚能有機會跟她們坐在同一個房間里,在決賽圈中同場競技的對手,絕不會是這種人。
如果她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謎題,那么謎底只會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是比韓易更重大、比愛情更重大,甚至比生命更重大的東西。
找不到意義,她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一個抱著金錢入眠的殘缺軀殼,正是小如最大的夢魘。
于是,雖然沒有輪到她回答,這也不是直接向她提出的問題,但徐憶如卻依然神色黯然地給自己斟上了另一杯瑪格麗塔,小口小口地全部喝了個干凈。
“格蕾絲……”
“小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