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呸呸。”
“摸木頭。”
“摸了。”
“讓你摸真木頭。”
“是真木頭呀。”
“再摸我的頭就真生氣啰。”
“摸啦摸啦。”
“這還差不多。”
徐憶如板起的臉重新舒展開來,她很喜歡韓易剛才的眼神。無可奈何的寵溺,是喜歡一個人的最佳證明。
“那……你買的這一個,背后沒有其他國家刻其他國家的文字,對不對?”
“對。”韓易微微頷首,“所以佳士得的文物專家認為這應該不是外銷出去的……至少不是在制成的那個年代外銷出去的。”
“那是什么時候流失出來的?”
“這個真不好說,佳士得那邊也沒有特別詳盡的記錄。目前能夠查到的第一位擁有者,是倫敦的約翰-斯巴克斯有限責任公司。1914年創立,在全世界范圍內經營中國、日本和中東文物的銷售生意,一直做到了上世紀末。這個瓷盤,是它1991年關門結業之前的最后幾筆交易之一。”
“買家,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瓦林畫廊,老板是著名的亞洲藝術品經銷商,彼得-l-羅森伯格。彼得從他熱愛亞洲藝術的媽媽約瑟芬那里繼承了這間畫廊,而彼得前幾年去世之后,他的遺孀和后代不想再繼續維持畫廊的運營,藏品也就陸陸續續地流向了市場。這塊瓷盤,就是我通過佳士得的內購部門,從瓦林畫廊手里直接買下的,所以它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現在洛杉磯——因為它一直就在美國本土。”
“最終的成交價是多少呢?”
“這個不貴,比剛才那個便宜。”韓易的語氣相當輕松,就像他剛從target超市幫小如捎回來一瓶海飛絲洗發水那樣輕松,“他們很有誠意,我也沒咋講價,53萬歐元。”
“喔,這樣。”
小如點點頭,一時間不知道該作何回應。她的閾值,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和震撼中被迅速拔高,現在已經達到了一種覺得五十萬歐元確實不貴,甚至還有點便宜的境界了。
由儉入奢易,不外如是。
“我是不知道市場價格啦,不過我有聽說過永樂年間的青花瓷特別珍貴,流傳至今的數量也不多,隨便拿出來一件拍賣,都是天價。”
“是這樣的,那種更大、制作工藝更復雜、形制更獨特的,在香港那邊隨便一拍就是千萬往上……我說的是港幣哈。”韓易應道,“這種青花瓷盤數量比較多……相對別的永樂瓷器來說比較多,所以價格肯定沖不到那個高度,但是能夠五十多萬歐元拿下,也是很不錯的了。”
“明白。”小如潛心默記,努力吸收著這些訊息,“那,最后一個東西……這塊玉,應該要貴一些吧?看它的狀態,應該比這塊瓷盤和那個佛像要早很多,是不是?至少是唐代以前的。”
“那肯定啊,你看上面的紅銹就知道,歷史悠久啦。”
一邊說,韓易一邊小心翼翼地拉開柜子,將透明玻璃
“其實,這件藏品才是我……最想要送給你的那一份禮物。”
“這是一件灰白色的玉透雕龍鳳紋佩。”
“制成的時間……”
“是戰國晚期,至西漢初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