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堂……完全沒有聽說過欸。”
徐憶如思忖良久,略微茫然地搖搖頭。
“是寶島那邊高古玉收藏界的五大堂口之一。”韓易掰著手指頭逐一計數,“養德堂、云中居、暫集軒、藍田山房,還有金華堂,都是私人收藏家來著。”
“你這么了解?”
“半個寶島女婿了,怎么能不了解。”韓易口花花。
“好好講。”徐憶如既嬌又羞,輕聲嗔道。
“干一行愛一行嘛,買東西也一樣,買一件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東西,除了空花錢之外,有什么意義?既然要買它,就要把它研究透徹,研究成骨灰級愛好者,這樣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感。”韓易倒也沒有避諱,將真實的理由和盤托出,僅隱去了一處最關鍵的地方。
“好像確實是這樣子的喔。”徐憶如小心翼翼地將玉佩放回木匣里,微不可察地舒了口氣,隨后轉過身來,抬眼望向韓易,“我認識的易易就是這樣的人,不感興趣的東西真的完全不關心,感興趣的東西呢,就必須變成專家才行。”
“我是這個性格。”韓易點頭承認,“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半罐子水響叮當。”
“所以我也要向你學習。”小如粲然一笑,“給我介紹一下吧,這個金華堂……堂口的主人是誰?”
“不知道。”韓易搖搖頭,誠懇回答。
“不知道?”小如有些許詫異。
“隱姓埋名的現象在收藏界里很常見,特別是玩高古玉的這種高端收藏界。不管是出于哪種原因,為了保護隱私,為了保護人身安全,還是繼承文人雅士用齋館堂號代稱個人收藏的文化傳統,很多重要的私人收藏家,在公開場合交易文物的時候,都不會使用真名,也不會透露真實身份。”
“原來如此。”小如恍然大悟,“匿名的話,確實可以規避很多麻煩,比如盜竊和勒索之類的。”
“對,而且匿名也能規避掉藏家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數文物,合法性其實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程度深淺而已。比方說,如果我買下來的這塊金華堂的玉佩,其實是九十年代有犯罪團伙從內地的戰國古墓里偷運出來的,那怎么辦?藏家露出真名,就有可能被溯源,而被溯源就會產生麻煩。”說到這里,韓易特意強調道,“當然,我沒說這塊玉佩就真的有問題啊,佳士得的人做過背景調查,金華堂也是主動配合提供了證據——它是內戰時期被運到寶島,最終輾轉流落到私人藏家手里的。”
“我明白,之前有讀過關于文物交易的文章啦。據說是……僅次于毒品和軍火的第三大非法交易。”小如回想了一下,“那篇文章里面講說,現在在歐洲交易的近東地區的文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的東西,98%都不是賣家合法獲得的。”
“生靈涂炭,文明肯定也涂炭了。”韓易絲毫不懷疑這個數據的真實性,中東地區連年戰火,在人類的基本生存權利都不能保障的情況下,文物的合法交易更是無從談起。
“文物盜運的情況肯定哪里都有,不過在我們這邊,應該沒有那么夸張。”徐憶如摩挲著下巴認真思考,沉吟道,“這個金華堂的主人選擇一直保持匿名,應該還有除了安全性和合法性之外的其他理由。我感覺喔,不知道這個感覺對不對,但是他會不會是……故意想要把堂號跟他的個人身份分開,這樣一來,就可以讓藏品有獨立于藏家之外的市場價值和品牌價值?”
“你的這個理論……很靠譜。”韓易想了想,投給徐憶如一個贊許的眼神,“金華堂的主人有可能是身份特別敏感,如果大家都知道他是誰,那手上的藏品也許會被他本人的名聲所影響。通過保持匿名,能夠切斷藏品與個人聲譽的綁定,確保市場對其玉器的評估純粹基于工藝和歷史價值。也有可能是像養德堂的楊俊雄醫生一樣,是本職工作與古董圈無關的行外人,將自己暴露出來,反而會讓收藏界對他藏品的真實性和珍稀度產生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