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結結巴巴道:“這這……這也太玄了。諸葛亮連我們什么時候過來都知道?”
“諸葛亮算無遺策。”我沉聲道,“《三國演義》中記述鄧艾率領兩千軍馬偷渡陰平,穿摩天嶺整軍待發時,卻看見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武侯親題’字樣: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二火初興,有人說是蜀炎興元年,也有人說是司馬炎興起的意思,但是無論怎么解釋都能說得通。二士爭功,指的是攻打蜀漢的兩員大將鐘會、鄧艾,他們兩個也確實因為爭功死在了蜀中。”
我沉聲道:“放在以前,我不會相信這些傳說,現在,我卻深信不疑。諸葛亮不僅能算到后世的一切,甚至可以布局千古。我們不就是一步步跟著他的安排走過來了嗎?”
我正在感嘆之間,石碑上忽然裂開了幾道細紋,附在碑上的石皮層層脫落在地,一篇近似于白話的留書赫然出現在了我的視線當中。
“公能舍身取義,必是仁義之人,亮請諸位援手,鏟除邪魔。若諸君仗義援手,請取左側錦囊,若不愿,請持右側錦囊,按地圖標記離去。”
“斬魔之行雖有亮之謀劃,仍兇險萬分,非將生死置之度外者不可為。請諸位慎重考慮。”
我打著手電往石碑兩側的書架上照了一下,那里果然各有一只錦囊。這不就是諸葛亮慣用的“錦囊妙計”?
這又是諸葛亮留下的一重考驗。諸葛亮再三出手相試,說明他對斬妖除魔之事極為慎重,哪怕之前連番布置,仍舊無法放下心來,臨近機關城又留下了一重考驗,而且一再提醒我們慎重考慮。
他怕的不是我們不進機關城,而是害怕我們在關鍵時刻會抽身而退,給世間留下無窮的禍患。
安然拉了拉我的衣角:“歡哥,咱們真要……”
“不進不行,哪怕不是為了陷在里面的朋友,也得想辦法把刑殿引進去。老子吃了虧就得討回來,不崩斷刑殿三顆牙,老子就不姓王。”我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去拿起左側書架上的錦囊,那只錦囊剛一離開原位,書架背后就打開了一個暗格,一只木匣隨之而出。
陶思羽走過來試探了幾次,確定沒有危險,才把木匣拿了出來,我也拆開了錦囊,從里面取出一封密信,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
安然好奇道:“歡哥,上面怎么寫的?”
我解釋道:“大概的意思就是,天下機關之術共分三脈。墨家機關善守;公輸機關善攻;偃師一脈機關卻可奪天地造化之功,以機關之術模擬萬物,以假亂真。”
安然驚呼道:“偃師的傳說是真的?”
我還沒開口,陶思羽就先一步說道:“我聽過偃師的傳說。據說,墨子和公輸子在聽到了偃師的傳說之后同時沉默,再不去爭奪天下第一機關之術的虛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