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晚上過來!”我從碑亭里出來之后,第一件事兒就是找到管理處出示了證件,一直等到晚上才重新返回神道碑亭。
我用手電照向了橫梁:“隨心,那個機關怎么啟動?”
隨心仰著頭道:“要是我沒看錯,整根橫梁都是機關,那道橫梁應該可以轉動。”
我背著一只手道:“那就轉下試試。”
隨心從身上取出飛爪:“你們先出去,沒有危險再進來。”
“用不著,這道機關不會有危險。”我用手電在橫梁上晃了一下,“你不覺得,那道橫梁應該是掛牌匾的地方?”
隨心、豆驢一齊看向我道:“什么意思?”
我解釋道:“雍正繼位,沒有康熙遺詔,所以總覺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順。他自己想出了一個傳位的辦法,就是把遺詔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從雍正之后,清代帝王傳位都用了這種辦法。你們看,那道橫梁的位置,不正好可以用來掛牌匾。”
“神道碑亭,說明白點,就是專門安放皇帝牌位的地方。神道碑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鐫刻著雍正的廟號和謚號,換句話說,相當于雍正自己坐在那里。如果把神道碑下面的贔屃比作龍椅的話,會不會覺得更形象一些?”
我沉聲道:“既然雍正有把遺愿留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習慣,那咱們就看看他是不是也在這里留下了另外一塊匾。隨心,動手吧!”
隨心點頭之間拋出了兩只飛爪,同時抓住了橫梁兩頭,與豆驢各自拉住一道飛爪后面的繩索試探發力之下,那道橫梁果然緩緩轉動了方向。
橫梁轉動了一周之后,神道碑亭上方忽然傳來一陣門窗開啟似的聲響。等我抬頭看時,神道碑亭上方同時打開了四道天窗,天窗之下更是多出了幾面銅鏡。
銀白色的月光從天窗當中灑落碑亭之后,被銅鏡連續反射幾次,調轉方向之后落向了空中的橫梁,就再也不動了。
我沉聲道:“隨心,把橫梁上的木頭打開看看。”
隨心從身上抓出一把鋼珠,雙手連續輪換著打向亭上橫梁。梁上木屑連續紛飛之下,我卻忽然聽見了一聲金屬撞擊般的動靜。
“往那個位置打!”我伸手一指木梁上發出聲響的地方,葉尋也從兜里掏出一把硬幣飛快出手。兩人的暗器輪番撞擊之下,橫梁上的木片被削掉了一層,終于露出了一片好似銅鏡般光滑閃亮的金屬。
“那是面銅鏡?”我稍一思忖,馬上說道,“隨心、豆驢,你倆再拉繩子,把月光反射過來。”
兩個人慢慢用飛爪調整銅鏡的位置,被鏡面反射的月光也開始在神道碑亭的墻壁上慢慢游走,直到觸及一面藏在門框上方的鏡面之后,才被再次反射到了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