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狐媽搖頭道:“五毒教的人從不踏足沿海。即使王直麾下有五毒教的人在,也不會是頂尖的巫師,他們做不到這點。”
狐媽看向我道:“王歡,除了這些,你還找到過什么資料?”
我翻動了一下資料道:“我這幾天不斷研究王直的生平,我發現其中有兩個地方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第一,是王直自號‘五峰船主’,在東洋也用過‘五峰儒生’的雅號。如果五峰是個地名的話,現如今的五峰縣是在湖北省境內,與王直毫不相干。他為什么要自號五峰,我覺得五峰當中藏有玄機。”
“第二,王直在臨死前,曾經要求見他兒子一面。并且將他頭上的發簪交給了他的兒子。那支發簪中是不是藏著什么秘密不得而知。但是,我覺得,王直不會無緣無故做出這樣的一個舉動。王直寶藏肯定存在。”
我說道這里頓了一下道:“還有一點不算線索的線索,就是明朝史料中一直把王直,寫成汪直。古代史官不會把一個人的名字輕易寫錯。除非是有什么避諱,或者故意為之。王字旁邊的那個三點水怕有什么深意吧?”
狐媽沉默片刻才說道:“王直是徽州人,古徽州四面有山,古代徽州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白際山脈,也就是俗稱的南鄉。白際山脈的主峰就是大光明頂的擱船尖。王直‘五峰船主’會不會來自于擱船尖?”
我的眉頭微微一動:“很有可能。可是古徽州距離沿海太遠,王直會不遠萬里的把寶藏挪回徽州存放么?”
狐媽道:“你不能用你的思維去衡量古人,說不定,王直會有落葉歸根的心思。況且,從古至今所有盜匪都帶著有一天能夠金盆洗手的想法。”
“如果,王直也有這樣的想法,老家徽州肯定是他第一個選擇的地方,因為誰也不會想到,一個海盜會跑到內陸隱居。”
狐媽說到這里停了下來:“至于你的第二個線索,我想……”
狐媽組織了一下語言道:“史料中對王直的兒子并沒有記載。但是,他的養子毛海峰,卻在王直死后與倭寇聯合,進犯沿海。如果,你要到沿海一帶去找線索,最好沿著毛海峰進犯沿海的路線去找。”
“毛海峰?”我在資料中查到過毛海峰。
王直被朝廷招安的時候,明軍曾經圍剿過毛海峰,但是對毛海峰的據點久攻不下,損失慘重,最后被毛海峰趁機突圍逃脫而去。
王直死后毛海峰引倭寇進犯沿海,曾經一度攻克了明軍大營。毛海峰雖然猖獗一時,卻遇上了他的命中克星,民族英雄戚繼光。
拋開當時的戰況不談,如果毛海峰不止是單純要報復明代朝廷的話,那么他進犯的沿海的路線上,肯定跟王直的寶藏有關。
這里面的關鍵就是在于王直的那支金簪。
在古代,自立為王是誅九族的大罪,王直被斬之前還要見他的兒子,這不是等于要讓自己的兒子自投羅網?就算朝廷表面不動王直的兒子,暗地里還能放過一個海盜之子?
而且,王直臨死拿出的金簪,必然會引來很多人的目光。肯定能有人想到王直在金簪里藏著什么秘密,那只金簪說不定,早就被人弄成幾節搜查里面的秘密了。
王直作為一方巨寇,不會想不到這點。或許,王直的秘密并不是藏在金簪之內,而是藏在金簪之外。他臨死拿出金簪,是為了向藏在人群中“觀斬”的同伴傳遞某種信號,或者是進行什么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