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地邊緣看了好一會兒才沉聲道:“走吧!不用再看了。”
我回到車上時,才向葉尋問道:“葉尋,我拿到的那顆眼珠子是金蟒的左眼,你看見它右眼了么?”
葉尋回憶了一下才說道:“金蟒的右眼是個窟窿,沒有眼珠子。”
我忍不住一挑眉頭想要伸手去碰那顆被我帶出來的眼珠,想想又覺得不妥,才把手給收了回去。
坐在我身后的鈴兒,忽然問道:“你跳下去救葉尋,就是因為你們常說的江湖義氣?”
“算是吧!”我笑道:“這話怎么說呢?義氣,看似簡單其實也很難解釋。就是江湖人說不清什么才是江湖一樣。我和葉尋之間與其說是義氣,不如說是感情更合適一些。”
我這樣說,其實是每個人對義氣的定位不同,在我看來,江湖人呼朋引伴過來助拳,也可以說是一種義氣,但是過來人肯替你打架,未必肯替你拼命。
而我和葉尋不僅是戰友,是兄弟那么簡單,更多的像是家人。所以,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要大于義氣。
鈴兒搖頭道:“你們華夏人的感情真豐富,也讓人不太懂。”
“等你找個華夏老公就懂了。”我笑著坐回了原位,又開始琢磨起那顆眼珠。
等我真正把那顆蛇眼放在桌子上慢慢研究時,才發現那是一個被密封的盒子。
我讓葉尋幫我壓陣,自己小心翼翼的拆開了那只盒子,從里面抽出一只巴掌寬窄卻厚達幾寸的密卷。
密卷開篇第一句就是:公乃仁義之人,可承我衣缽。孫恩
“孫恩?水仙孫恩?”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在《萬象經》里看到過關于孫恩的記載,他可以說是華夏海盜的祖師爺。
東晉時代的孫恩,出身瑯琊孫氏,世奉五斗米道。孫恩的叔父孫泰師從錢塘人杜子恭學習秘術。杜子恭死后,孫泰繼任五斗米道教主,教徒廣布南方。
晉安帝隆安二年,孫泰起兵造反被司馬道子誅殺。孫恩逃入海島聚集孫泰信徒成為海盜,鼎盛時期曾經號稱部眾十萬,屢次攻打三吳八郡,勢力最強的時候,甚至威脅到了京師。
最后,孫恩仍舊沒有逃過兵敗的下場,史書記載,孫恩數萬部眾被劉裕、臨海郡太守辛昺先后擊敗僅剩數千,孫恩害怕被俘投海自盡,其妻妾、信徒也隨之投入大海。
孫恩雖死,卻被信徒奉為“水仙”,他所積累的經驗也同樣為后世海盜所用,孫恩被海盜奉為祖師。
《萬象經》里卻記載孫恩投海只是一個假象,他率領部眾遠渡重洋,逃亡了海外,從此之后不知所蹤。孫恩在臨行之前曾經留下五卷《孫恩集》。相傳得《孫恩集》者可得四海。
但是,有沒有人得到過《孫恩集》,又是否憑借它稱霸海域卻始終成迷。
我繼續看了下去,直到把密卷看完才說道:“那座鎖龍池也孫恩留下的東西。他在尋覓傳人。要是,我沒弄錯,他的第一個傳人就是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