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瞎眼絲毫沒有注意我臉上的疑惑,繼續說道:“千年之前夢云澤覆蓋千里,龍騰蛟潛,各種異獸徘徊期間,無數大能爭相歸隱。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和漢江洪水進入云夢澤的同時,江水攜帶的大量泥沙也被帶到了云夢澤,由于水流流速減緩,泥沙也就淤積了下來。先淤出小的洲灘,再逐漸淤出大的洲灘。那時的云夢澤雖然面積縮減,卻仍舊是神話也是禁地。那時候,沒人知道云夢澤中究竟蘊藏著什么秘密。戰國之后人們卻在云夢澤上演了一場人定勝天的千古傳奇。”
吳瞎眼深吸了一口氣之后,接二連三的說道:“自春秋戰國就有人們開始逐步墾殖開發云夢澤。東晉永和年間人們為了保護已開墾出的土地不被洪水淹沒開始修筑堤防。到南朝時期灘圍墾日漸增多,使得云夢澤的水面面積銳減近半,逼使荊江河段水位抬升。”
“宋慶歷八年和金明昌五年,黃河先后兩次大的決口,迫使人口大量南遷。這一時期,江湖不分的云夢澤已不復存在,代之而存的是大面積洲灘和星羅棋布的江漢湖群。”
“那時,人們在荊江北岸分段修筑的堤防,形成了今天荊江和荊江大堤的雛形,當時荊江兩岸尚有九穴十三口分流荊江洪水,‘北岸五穴六口,南岸四穴七口’,在九穴十三口分流洪水的同時,大量泥沙又淤塞了九穴十三口,分流作用越來越小。”
“人們在分流河道淤塞的先決條件下,將九穴十三口先后堵口筑堤,擴大了耕地面積。明嘉靖年間最后一個位于北岸的‘郝穴’被封堵,至此,形成了連成一線的荊江大堤,也形成了單一的荊江河槽和廣闊富庶的江漢平原,云夢澤全部消亡。”
吳瞎眼說到這里忽然停了下來:“本門先祖曾經在云夢澤形成九穴十三口的時候,堪輿風水,發現云夢澤核心其實就是一座養龍之地,當年九穴十三口名為泄洪,實則是為了屠龍。”
我微微皺眉道:“那時候的云夢澤還有真龍么?”
吳瞎眼搖頭道:“本門先祖并不確定那里是否有真龍的存在,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當地的住民不斷開墾云夢澤,很有幾分填海困龍的意思。云夢澤徹底消亡,那條活在云夢澤里的大龍也就再沒法興風作浪了。”
我沉聲道:“你的意思是,云夢澤的消失是有風水術士在背后推動?”
“肯定有!”吳瞎眼點頭道:“不斷堵死江河填湖造田,并非單憑人多就能完成的工程,其中一些地方必須經過精確的計算。否則就是堤毀人亡的結局。你要知道,古代的水利工程往往跟風水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水利工程的策劃者干脆就是風水先生。”
吳瞎眼的話并非是一種臆測,古人更相信氣運,古代官員雖然不會風水,但是他們幕僚當中未必沒有風水先生。這是古代官場的一種陋習,也是某種傳說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