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麻煩了一點,不過重在安全。
丁侍郎得知這發酵過后的糧食是要賣去給農場做牲口飼料的,私下同含嘉倉的人抱怨“晉王就是多事兒,賣去給牲口吃的糧食用得著這么當心么”
含嘉倉的庫吏長官叫陳方遠,為人老實,見晉王這兩天勞心費力處理含嘉倉這堆事,可丁侍郎卻還要說風涼話,不贊成道“王爺說了,牲口養大了也是得給人吃的,凡是入口之物皆得小心。況且含嘉倉每年都得收糧食、賣糧食,若有一次出了事讓人中毒,日后糧食更難賣出去了,這跟做誠信經商是一樣的道理。”
丁蒙咕噥“就他歪理多”
話音才落,便發現晉王已經看過來了,眼神異常銳利。丁蒙當即站直了腰板,目不斜視,只當自己什么也沒說,不過裴元珩卻主動過來了。
裴元珩過來是因為想讓丁侍郎做事兒。他跟丁蒙商議,讓他先去找幾個養殖戶,先將這批發酵的飼料賣出去再說。有求于人的時候,裴元珩才勉強給了丁侍郎好臉色瞧。
丁蒙沒拒絕,只說“不過當牲口飼料賣,價格應該不會太貴。”
“無妨,還有另一批。”
丁蒙說了一句大實話“那批雖然沒發霉也是陳糧了,放了三年,一樣賣不出好價錢。”
裴元珩抱著胳膊“無需擔心,過兩日便有人來買了。”
丁蒙覺得這位晉王想的真美,去年大楚各地都是豐收年,糧食充裕,人家放著新糧不買來買你的舊糧
不過這跟他也沒關系,如今他與趙大人都盼著晉王早點將這批糧食脫手,就算賠本也是晉王賠的,跟他們無關,誰讓晉王是圣上跟太子一起塞過來的呢
幾日過后,含嘉倉所有的陳化糧都處理了一遍,丁蒙也不負所托找到了幾家愿意接受的養殖戶。
糧食當作飼料賣自然賣不上價格,但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這批壞了的糧食能賣出去已是不易,也沒法奢求太多。
如今讓人頭疼的是那批沒有發霉但口感卻已經變差的陳糧,足足有四百萬石,這么大的量,哪個糧商能一次消化得起。且當初他們賺的錢如今都不知道去了哪家高門的口袋里,誰還愿意割肉給戶部解決爛攤子。想賣出去,談何容易
不論丁侍郎如何唱衰,裴元珩與商止的計劃仍再推進。
這些日子,坊間流傳著一個不太妙的消息去年冬天到現在,竟然都沒有下雨,今年極有可能有場旱災。
這等捕風捉影的消息,最容易叫人信服。況且今年確實一場雨都沒有下過,氣溫還回暖得特別快,事出反常必有妖,即便不是旱災年景也不會好過。
起初只是幾個人小范圍的議論,兩日之間,整個京城都在討論,最后甚至驚動了皇上。
皇上擔心流言成真,特召太史監觀察天象,推算是否有旱情。
宮中的動向最先牽絆著糧商的心思,這些商人同官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得知朝中都有異動之后,趕緊忙著收糧。
不趁著天災賺一票大的,都對不住他們收到的消息。
只是百姓也聽說了風聲,哪里肯賣救命糧他們家中的存糧是不少,可也擋不住天災啊。糧商想收糧,無奈百姓不愿出手,市場上能買入的糧食價格昂貴,實在不劃算。于是乎,便有人將主意打到了含嘉倉這兒。
據說,這里有足足五百萬石的陳糧,如今正想著賣出去,只苦于沒有門路。
這不正好他們正想要買糧食呢,眾商賈都跑去含嘉倉打聽消息。陳糧是比不上新糧,可是給災民吃的哪里用得著那么好的糧食,有的吃就不錯了,有的是人愿意高價買回去。
盡管裴元珩把價格抬高,還是架不住糧商們蜂擁而至。
丁侍郎這輩子都沒碰過這樣的好事,真是打瞌睡便有人送枕頭,對方竟然愿意花高于市價的價格買他們的陳糧。但隨即又擔心這糧食若是賣出去了,回頭真有旱災他們沒辦法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