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看得出司馬懿和魏延這一奇謀的可行性,但是太危險了,他不喜歡這種作風。
在諸葛亮看來,此刻就應該穩穩地選擇撤退,或者從漢水南下馳援襄陽。
不管哪一種,都比最后司馬懿的選擇要穩妥的多。
在諸葛亮看來,就算人手不足,司馬懿沒辦法擊潰杜預,保住襄陽絕對沒有問題。
但司馬懿這種想要直搗黃龍的計劃,完全就是將風險拋給星漢,等著他來收拾爛攤子。
成了司馬懿自然是一本萬利,輸了他這邊可就要頭疼了,還得組織人手去幫司馬懿。
畢竟都投入了這么多,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司馬懿的局面崩盤。
“傳我命令,讓第十騎士隨時做好出擊準備!”
諸葛亮黑著臉思索片刻,還是決定用自己的人準備去給司馬懿擦屁股。
他的身份也是王之一,參與進去也算是合情合理。
如果真的讓星漢正規軍去救,難免會造成其他影響。
只能將司馬懿這邊訂成各地封王守望相助的案例來做,否則太虧本,對于各方來說都不是什么好結局。
做好安排之后,諸葛亮立馬寫了一份信給司馬懿,以官方口吻嚴厲指責了司馬懿,也是警告司馬懿這是最后一次。
如果司馬懿敢再來這種風險轉嫁,他們也不建議換一個人來當這個晉王。
背靠帝國,可以借助其便利,但你不能薅帝國的羊毛。
另外諸葛亮也給馬良寫了一封信,以自己的眼光給馬良做一個參考。
他只是打算鍛煉馬良,而不是打算坑死馬良,這個鍛煉的難度確實是有些大了。
但如果真的能挺過來,馬良就可以列入獨當一面的范疇之內了。
處理完軍事上的安排,諸葛亮又拿起政事的文件。
洛陽其實是有洛陽令的,是蔣琬,但是洛陽內的牽扯太多,蔣琬做完布置之后,還是要呈給諸葛亮看一眼的。
因為蔣琬大多數都做了處理和批注,所以諸葛亮看起來也比較快,基本上掃一眼就了熟于心。
“羅馬和帕提亞的人私斗?”諸葛亮注意到了一個讓他在意的信息。
雖然只是普通的私斗,但是還是表現出了,之前各個國家爭斗所留下的印記。
一時半會想要消除,也沒有那么容易。
尤其是羅馬和帕提亞這種世仇,雖然如今都被星漢納入麾下,但彼此之間還是會發生摩擦。
動手的正是曾經帕提亞的士卒和羅馬的士卒,雙方喝酒之后大打出手。
蔣琬的判罰公正公平,并未因為諸葛亮的關系而偏袒羅馬,所以諸葛亮也沒有意見。
但類似的事情,在洛陽已經發生過三五起了。
這可不是什么好現象,諸葛亮想了想,打算安排點活動,讓雙方把仇恨給釋放一下。
堵不如疏,一直防治,不如搞點項目出來。
或者找個對象,讓雙方攜手迎擊。
諸葛亮腦海之中冒出一個軍團,第一黃天軍團。
星漢帝國內行走的靶子,仇恨值比第十騎士在羅馬都大。
也許可以讓第一黃天軍團來調停一下矛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