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已經很久沒有如此亢奮過了,因為眼前那即將獲得的勝利
實際上,為了提升在蜀國的威望而一意孤行的開啟蜀魏戰爭的劉備,一直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戰爭并非兒戲,哪怕是一場極小規模的戰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跟物力,更何況,魏國并不是一個好的對手,它太強大了,從英雄的陣容跟人數,到軍團的數量跟質量,魏國無不有著跟蜀國勢均力敵的資本
面對如此強大的勁敵,作為侵略者的一方,劉備只要稍有不慎便會使戰爭陷入膠著狀態,甚至讓敵方反敗為勝屆時,甭說是自身的威望了,整個蜀國的國力、民意、斗志都將會銳減,繼而產生一系列不可預想的嚴重后果
所以,劉備的壓力一直都很大,因為他根本就輸不起,但局勢卻逼得他只能像一個迷失了心智的賭徒一樣去孤注一擲。
不過,現在一切問題跟隱患似乎都已經迎刃而解了
說起來簡直是不可思議,自從蜀魏戰爭開啟以來,親自在下路帶兵推線的劉備就吃驚的發現,他莫名其妙的打了一場有生以來最容易簡單的戰役。
一路走來,劉備可以說是摧枯拉朽、無人可擋因為魏國的下路,居然連一個英雄都沒有不管是狂戰士典韋,還是無雙之魔,不羈之風,洛神,甚至是曹操,都不曾出現過,即便是到了他已經準備攻打魏國下路高地的這個時候,除了依舊負隅頑抗的魏國兵線,敵方英雄別說是影子了,就連泡都沒冒一個
當然了,劉備也并不是傻瓜。
憑借著多年的行軍經驗,他敏銳的察覺到魏國的英雄們好像都被一個極其強大的存在吸引過去了,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下路的空虛
是重弩千金的功勞吧這個不僅刁蠻,且還很不好騙的小姑娘,似乎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能干啊
至少劉備現在是這樣子認為的。
但不論如何,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即將獲得的勝利
魏國,一直是蜀國成就霸業的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魏國跟曹操的存在,蜀國早就可以一統三分之地了,而他劉備,不出意外也可以成為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
至于江東吳國呵,劉備并不擔心。
且不說那周瑜孺子素來善守而不善攻,就連劉備最是忌憚的千金重弩,也在他的外交手段中,即將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他劉備的后宮佳麗之一。
吳國已不足為懼,而只要在這里擊敗了魏國,那么,蜀國便能取代魏國一家獨大的位置,晉升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如此距離一統三分之地也就更進一步了
所以
“所有士兵聽令,立即進攻魏國高地塔,膽敢怯戰后退者,殺無赦”
所以劉備才會如此賣力的督促麾下的小兵們去作戰,或者應該說是;送死。
放在平時,劉備是絕不會這么做的,畢竟他素以“仁義”自居,像如此行為一旦傳出去,會對他苦心經營多年的“仁君”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備也已經管不了那么多了,因為需要保留氣力去應對未知的敵方高地,他不可能親自抗塔,于是只能指揮小兵們去攻塔,而且用的是最殘酷的人海戰術
就算防御塔攻擊力再強,也不可能擋住如此多士兵的攻堅
是的,跟表面上表現出來的不同,劉備其實根本就不在乎小兵們的生死,對他來說,如果有必要,他很樂意用軍團士兵的性命去換取勝利。再說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是嗎
弱肉強食,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世界亙古不變的道理,而所謂的仁義,也只不過是駕馭統治軍民的必要手段罷了
劉備堅信自己是正確的。
身為人王,最忌的便是婦人之仁而若要想在這個亂世中生存下去,很多時候就得心狠手辣,正如他的口頭禪所言;適應時代,方可生存
因此,哪怕身處煉獄之中,哪怕周圍的士兵們正在慘叫,劉備也都難掩內心深處的激動跟亢奮。
望著那搖搖欲墜的魏國高地防御塔,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
就這樣,在經過數以千計的士兵的奮勇攻堅后,魏國下路高地防御塔終于倒塌了
但這一刻,卻沒有歡呼聲,因為代價實在太大了。
跟隨劉備而來的兩支正規部隊,犧牲了整整1500多人,整條下路,都鋪滿了密密麻麻的殘缺尸體,無盡的鮮血,匯聚成了漂櫓的紅河,那象征著無數個破碎的家庭,以及陣亡者親屬們留下來的淚
而劉備就這樣踏著尸山血海,如王者一般向著那敵方高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