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陽雖然忙的雙腳不沾地,但還是聽說了高霈等人積極奔走的消息。
冷笑一聲,張凌陽心道“現在嬪妃們還沒誕下皇子,你們就這么安奈不住了,只怕等皇子成年,有的是你們鬧的。
咱們且走一步看一步,朕倒要看看你們究竟能鬧到哪一步?
順便,朕也看看朝中的這些大臣,是個什么態度!”
想過之后,張凌陽隨不對此事加以關注。
現在張凌陽要錢有錢,要兵有兵,自然不會將這些已經逐漸壯大起來的外戚放在眼里。
再說,別看這些外戚前呼后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樣子,張凌陽真想拿捏他們,也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你在朝中根深蒂固又如何?
你有錢嗎?
你在地方樹大根深又如何?
你有兵嗎?
既然要兵沒兵,要錢沒錢,那就別在朕面前上躥下跳的瞎嘰嘰。
后世的張凌陽身為**一直以來的接班人,自小就從歷史課本上明白一個道理:槍桿子里處政權。
當然,還要再加上另外一條:錢能通神。
單單有錢亦或有兵,都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的威脅。
真正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是那些既有兵又有錢的人。
就好比在經過江南之亂后,張凌陽雖然有所忌憚寧國公府,但卻絲毫不擔心寧國公府會謀朝篡位一般。
寧國公府在軍中是樹大根深,可在錢糧上,朝廷卻死死的卡著他。
而待寧國公世子孫啟承升任安徽巡撫之后,寧國公府便有了一定的錢糧基礎,寧國公孫定安正是明白這一點,這才急流勇退。
張凌陽也是明白這一點,才會在‘三辭三讓’之后允許了孫定安的請辭。
如果孫啟承沒有擔任安徽巡撫,張凌陽說什么也不會這么容易便同意孫定安的請辭。
畢竟,孫定安可是真正的沙場老將。
那能力可不是蓋的!
所以在聽聞了朝中各外戚的不安分之后,張凌陽絲毫不以為杵。
畢竟他們要么無兵,要么無錢,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氣候。
同時,張凌陽也是對自己的三支皇家軍隊充滿了信心。
以后,一旦燧發槍出來了之后,張凌陽的信心便更加的足了。
火器局掌握天下最鋒利的武器,而皇家三軍又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自然不是別的弱雞可以比擬的。
現在,張凌陽已經聽說,在歐洲,燧發槍已經普及,那張凌陽自然要趕快引進過來才是。
其中一方面自然是增強自己的實力。
另外一方面,則是想通過從歐洲采購新式火器和機床之類的東西,來稍微平衡一下大周同歐洲的貿易順差。
畢竟,如果以后大周同歐洲的貿易還是順差,天知道歐洲的那幫野蠻子為了金銀,什么時候會打到大周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