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歷史悠久,名勝眾多,但要說最著名、風景最美。地方最大的,莫過于瘦西湖了。
這也是張凌陽為何選擇瘦西湖為落腳點的原因所在。
瘦西湖的望春樓上,張凌陽品著細茗,聽朱陽說著揚州城內發生的趣事。
當然,最主要的,張凌陽是想要了解揚州這兩年的發展情況,特別是鹽務狀況。
朱陽說了不少的奇聞異事,很多都能讓人捧腹大笑,張凌陽卻一直興趣泛泛。
朱陽似乎是猜出了張凌陽的心思并不在這些奇聞異事上面,使了一個眼色,讓揚州城內的大小官員全部出去,對張凌陽開口問道:“陛下可是憂心鹽務之事?”
“不錯!”張凌陽點了點頭,說道:“自三年前鹽商被查處之后,揚州每年上繳的鹽稅越來越多,可是你們調整了鹽價?”
“不曾!”朱陽回道,“這兩年揚州的鹽價不僅沒有調高,比之以前,還有所下降!”
“那為何揚州每年上繳的鹽稅越來越高?”張凌陽問道。
“陛下可知‘薄利多銷’的典故?”朱陽笑著解釋道,“這兩年,鹽價雖然下調,可與之前相比,鹽的銷量卻是與日俱增,所以收上來的鹽稅也跟著逐年增加。”
張凌陽有些不信,將韓笑喊來詢問。
韓笑自然不敢隱瞞,將自己調查出來的情況細細稟明。
其實鹽稅逐年上升的原因很明顯,以往鹽價過高之時,百姓根本就不敢過多購買,更不敢過多食用。
現在好了,隨著鹽價的下降,百姓購買、食用的多了,鹽的銷量自然也就跟著上升了許多。
也是因此,揚州每年上繳的鹽稅與日俱增。
明白這個情況之后,張凌陽方才滿意,對朱陽說道:“接下來的幾年,你們揚州這邊再多開幾個鹽場,將鹽價進一步壓低,使百姓們都能消費得起。”
不止是大周,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鹽巴和鐵器一樣,都屬于國家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要不然,古往今來的封建王朝,也不會實施鹽鐵專營政策了。
不食用鹽巴,人們就沒有力氣干活。
為了大周的百姓都能食用得起鹽巴,張凌陽才這么說的。
其實,雖然現在每年的鹽稅收入不少,對國庫來說卻已經沒有了之前那么重要了。
三年前,鹽稅占據國庫收入的一半作用。
而今,經過張凌陽的一系列改革,鹽稅在國庫總收入中占據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五分之一左右。
張凌陽相信,隨著工業化的展開,鹽稅在國庫收入中占據的比例,會越來越少。
甚至,張凌陽一度想著,等國庫收入進一步增加之后,開始逐步降低農業稅。
但現在明顯不是好時機。
如今農業稅的收入,每年有兩千萬兩之巨,占據國庫收入的近三分之二。
張凌陽可不舍得這么一大筆錢就這么沒了,要不然的話,之前也不會花那么大力氣去收拾江南士紳集團了,為的還不是這些銀子嗎?
現在國庫收入的大頭,是商稅、礦稅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