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誰人不知李廣泰的為人秉性?
朝堂上,雖然很多大臣都不待見李廣泰,可對于李廣泰的操守,他們還是信得過的,萬萬不會相信李廣泰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當然,也有李廣泰的政敵乘機發難,“陛下,關于李廣泰和扶桑皇后、太子妃的事情,微臣以為還是派人調查之后再下結論也是不遲。萬一李廣泰在扶桑期間真的做了那事,也是說不定的。”
“是啊,陛下!單憑李廣泰一人的奏折,并不能說清其中曲直。”另外一名李廣泰的政敵附和道,“也許那晚李廣泰喝多了酒,導致酒后亂性也說不一定!”
“對于李廣泰的為人,微臣還是信得過的。”孫定宗抱拳說道,“陛下,微臣以為,這是扶桑不欲削去天皇稱號并上書向陛下陳罪,這才出了這個見不得人的詭計來污蔑李廣泰的清白,請陛下明鑒!”
“孫將軍此言差矣!”有大臣反駁道,“李廣泰的奏折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在到達扶桑的第一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是扶桑刻意安排,也應該是摸清楚了李廣泰此去的目的之后再做這樣的安排才合情合理!”
“萬一第一天扶桑就知道了李廣泰此去的目的而迅速做出的安排呢?”孫定宗道,“再說,李廣泰要真是這么一個貪花好色之人,其家中也不會只有一個妻子了!”
“萬一這是李廣泰是一個人面獸心的偽君子呢?”那人猶自不服氣道。
“好了!”見群臣都在爭論李廣泰到底在扶桑期間犯沒犯錯的事情,竟然無一人去關心軍艦大火的事情,張凌陽氣憤的喝道。
“李廣泰在扶桑期間到底犯沒犯錯,這還要等其回京之后再下結論,眼下扶桑燒毀我大周戰艦,導致我大周二十三名將士死在異國他鄉,連尸首都尋不回來,這可是不爭的事實。”
張凌陽滔滔不絕道:“扶桑這么做,根本就不把朕,不把我大周天威放在眼中。
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朕欲興兵討伐不臣之扶桑,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件張凌陽竟然要討伐扶桑,一時間群臣被震驚的鴉雀無聲。
最后,吏部尚書陳一鳴開口說道:“陛下,興兵討伐扶桑之事是不是要從長計議?扶桑與我大周之間有大海阻隔,只怕興兵之事不過是徒耗民脂民膏啊!”
“臣也支持陳尚書的看法!”戶部尚書朱開山附和道:“扶桑雖然只是一個彈丸小國,可也有上千萬人口,如果我大周興兵討伐,扶桑上下肯定會團結起來反抗,到時候不知道陛下欲派多少兵力討伐扶桑?是十萬還是二十萬、三十萬?”
“看來陳尚書和朱尚書對我大周將士沒有一點信心吶!”孫定宗‘呵呵’笑道。
“非是我等對將士們沒有信心,可海戰說到底不同于陸戰,且我大周海軍只有一只艦隊,人數不過三千余人。單憑這支三千余人的艦隊,怎么可能勝得過人口逾千萬的扶桑?”陳一鳴反駁道。對于扶桑的國情,陳一鳴之前也是做過一定的了解的。
“怎么就不能呢?”孫定宗篤定道:“我大周海軍雖然只有一支艦隊,兵員也不過三千余人。可只要朝廷愿意,我大周可以打造第二支、第三支艦隊,也可以將海軍兵員擴充到萬人以上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