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繡小腿不停地蹬來瞪去,沖著眾人笑,眾人喜歡得不得了,都搶著抱娃娃。宗芙乃武威望族宗谷孫女,宗成之女,張普正妻陰鳳數年前早卒后所娶的續妻。
回家后韓母直夸姜子美貌又賢惠,韓遂兩妹妹鼓動韓遂比武招親一定要贏,弄得韓遂滿臉羞紅跑開了。
韓母對韓遂兩個妹妹韓嫻和韓媗嘆惜道“汝兄文約兒從小與鄰居江英姊姊姐姐江妙青梅竹馬,可惜江妙還未到婚齡就病亡了,文約就一直把情埋心里,苦練武藝,又去太學讀書,這一拖就拖到二十一歲了。為母心疼吾這獨子。要是汝二兄出生那年不生病能活下來該有多好啊。”韓嫻和韓媗忙撲到母親懷里安慰母親。
次日,眾少年按耐不住玩性,早早到練武場東西北各插四面星旗,南面插五面星旗,合為軒轅十七星旗。西涼八猛一字排開,身穿錦絲繡邊戰袍,全身披掛鎧甲,手持長槍,長槍頭換為比武專用木制圓頭,外包軟氈。
瞭望臺上眾少女張姜子、陰香、胡妍、顏英、孟花、孟蕓、韓嫻、韓媗和從弟韓胤觀戰。賈彩已婚,和張濟客串匹對。李傕已訂婚,只比武不參與招親。
八人每人出場七次對戰其余七將,以三十回合為限。只殺的昏天黑地、黃土飛揚。第一場,韓遂對段煨、李傕對楊定、胡軫對董越、張濟對賈彩。韓遂、李傕、胡軫、張濟勝。韓遂使出金城槍法對戰段煨武威槍法。
第二場,韓遂對張濟、李傕對胡軫、段煨對楊定、董越對賈彩。韓遂勝、其余平。
七場比賽下來,眾少年和坐騎都累的大汗淋漓。仲裁長賈詡判韓遂第一,李傕和胡軫并列第二,賈彩、段煨、楊定、董越、張濟并列第三。
張濟問過瞭望臺悄悄觀戰的妹妹張姜子后宣布韓遂和張姜子定親,眾少年抬起韓遂拋到空中慶祝,相互摟抱跌跌撞撞去換馬騎回莊苑飲酒。同在瞭望臺觀戰的韓遂兩個妹妹韓嫻和韓媗以及從弟韓胤早就飛馬跑回家向韓遂父母報喜了。
夜宴上,段煨問道“文約的槍槍頭槍桿銀亮有紋,想必是桿寶槍。”韓遂道“這是家父請名山鐵匠用上好的精鐵填加精料專為本人打造的,名曰銀蛟亮睛槍,陽光下可晃敵眼目,即剛又柔。諸位各家的槍想必也有大名,都報上名來聽聽。”
段煨道“虎賁蕩津槍,槍重。”張濟道“飛棱虜千槍,三棱。”賈彩道“玉兔丹臺槍,有兩個旁刺。”李傕道“翔雁軒玄槍,抖動可彎可直。”胡軫道“烏金夜光槍,色黑。”楊定道“鏨刺雙弘槍,有一小刀面,可刺可砍。”董越道“皂節加錫槍,有節且含錫。”賈詡笑道“吾發誓終身不提刀槍不廝殺。”眾人大笑。
賈詡總結道“西涼各郡望族子弟基本都是拜當地駐軍武藝高強且實戰經驗豐富的軍官或教官為師。由于各郡教官的不同風格,自前漢武帝近二百年以來,形成了各郡特色的武藝派系。武威段家名鎮西涼,殺得羌軍聞風喪膽,聽聞主要靠的是軒轅十七星槍法,總計十七式,每式又含一實一虛,攻守兼備,組合千變萬化,練全十七式須有極高悟性,段煨、胡軫、張濟武威子弟都是練此槍法,武威東南的北地郡和安定郡以及西北的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子弟也基本采用此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