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韓遂帶蘇謙和蘇不韋來蓋府拜見蓋彪。見蓋府已在打點行裝,韓遂忙問蓋彪怎么回事。蓋彪苦愁地道“司隸和豫州兩地春夏無雨,秋天糧食歉收嚴重,要熬到下次秋收。兩州的糧價已增五成。吾從各州緊急調糧,太倉糧食已調撥出去一大半,仍遠不足以應付兩個人口大州總人口近一千萬,再加上流動人口至少三百萬,按每月每人最低一石口糧,到秋收缺糧至少一億石
連年與羌人和鮮卑人征戰,加上皇上嬪妃五千,又建皇陵等等,國庫早已空了。周邊各州的大族見朝廷賒帳就更不肯賣糧,庶民買了幾次高價糧就耗盡家產無力再買了,已有貧窮農戶開始吃種子了。
從各渠道籌來的糧最多撐到春節后兩個月,之后到秋收至少嚴重缺糧六個月。皇上著急,又見吾本來就年老多病,這一忙病加重了,就緊急調張奐將軍回朝接替吾大司農一職,張奐一到吾就交接,行囊已備,打道回家鄉嘍。朝廷希望以張將軍的威望說服周圍大族們平價賣糧或賒帳賑災,可是談何容易啊”
蓋彪見蘇謙乃名將之后,聽了蘇謙勇斗李皓與宦官中常侍具瑗的事跡,又有韓遂舉薦,就一口答應了幫助向張奐推薦。可見蓋老爺是十分喜歡和信任韓遂這個少年的。
過了幾日,蓋老爺安排妥后派小廝送來張奐的張府地址名刺,韓遂帶蘇謙和蘇不韋來張府拜見張奐。
張奐戎馬半生,張府進廊兩側插滿各種兵器,男家丁清一色士卒打扮。張奐與段颎同為涼州三明之一,但在與羌作戰方面相互不服對方,所以張奐從蓋彪那聽過韓遂西域的故事和蘇謙的故事后對兩人甚為好感,和蘇謙詳細聊了金城太守一職競爭的情況。
張奐問蘇謙“如汝任金城太守,可有良策籌糧就近賑災司隸三輔”蘇謙答道“在下有一策,請大人容吾些許日子再細構思一下。”
張奐讓蘇謙、韓遂回府等消息,又送了三人每人一把繳獲的佩劍。蘇謙、韓遂留下地址名刺后和蘇不韋一起告退。
幾日后,蓋彪老爺交接職后離開京城回鄉,韓遂、蘇謙等許多熟人去送行。蓋彪老爺抱著韓遂頭流著淚道“吾老了,不知還能不能再見面了,有空去敦煌看吾。”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京城,韓遂和蘇謙一直送到函谷關口。
春節的前二十天,黃衍和妻霍姈和兒黃挺先趕到洛陽,住進韓遂準備的宅房。
這一日,蘇謙來訪。蘇謙道“張奐大人的推薦起了作用,本人的排名從末位幾乎不可能一下子提升到前六名,但前六名除吾以外都是宦官推薦的人,競爭已白刃化,各家都在使力,大尚書仲定十分頭痛。大尚書為尚書臺六部尚書之首,也就是選部尚書,又稱吏部尚書。雖然大尚書只管四品已下的官員任免,而郡守、縣令縣長由皇帝直接任免,但仍要通過吏部尚書將人選名單和每個人的背景提交圣上。”韓遂讓小廝喊來黃衍。
韓遂把情況和黃衍說了一遍,黃衍明白韓遂的意思是想通過妻子霍姈的祖父霍谞,魏郡鄴城人,當朝的尚書仆射,尚書臺的副官長,向下屬仲定做做工作。黃衍答應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