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族人和韓家給韓遂、張姜子帶來的身著用品各堆滿一個房間,衣有內衣、衣裳、深衣、襦裙、戰袍、裈褲、毛皮裈等;鞋有各種款式的履、屐、長筒靴、獸皮鞜、皮或麻靸拖鞋等。衣又分交領、盤領、直領三種款式。
婚后用品有銅鏡、梳妝臺、漆器、陶盆、陶碗、陶罐、氈墊、毛皮被、麻布被、絲綢床單、紅木箱等等,應有盡有。其它新婚佳人和家人也都遷入各自宅府。
初二,韓遂正式任命韓橋為韓家洛陽大總管,兼管鐵礦石貿易;張姜子任豪宅總管,轄丫環張婭和豪宅原有十家丁,兼管前院的三個大門、兩個角樓和門樓;韓胤為原宅府總管,參與鐵礦石貿易,轄韓璜;韓易為“揚州樓”總管、兼菜地總管,轄韓豐和原有二十家丁;韓委為“揚州客棧”總管,轄韓茂和原有十家丁;
韓兆為南市店鋪總管,轄韓遷,另雇當地兩人;尉遲延嘉為豪宅一號庫總管兼管兩個角樓,轄韓干和韓尚;韓仁為豪宅二號庫總管兼管另兩個角樓,轄韓光和韓由;韓媗為豪宅采辦總管,轄丫環韓紫、韓橋妻田敏、韓杏。
初三,新娘回短租宅府的娘家。韓遂和店鋪總管韓兆帶十一位小伙伴們參觀南市商街的韓記店鋪。眾人都很興奮,紛紛要求韓遂幫助買店鋪。
韓遂心算了一下十一家每家三百六十八匹絲綢七厘利均按十萬三千錢每年春節提取。吳馮分得的絲綢份額多,超過三百六十八匹的五百四十一匹也按七厘利提取后歸吳馮。春節合計提取約一百二十八萬四千錢。
韓遂道“吾和這條街店鋪租客和店主逐家談,爾等各家玉石山料兌換的絲綢可以不帶回涼州,按較高的七厘年利貸給吾,每年春節提取利錢。估計要近一年的時間把這條街靠近韓記店鋪的十一個店清空租客后全買下,街頭立個門碑坊,改造成涼州店鋪一條街。兩邊各六個門店。”
聽到這個計劃,眾人熱議起來,都覺得去西域貿易一趟太累、時間又長,又有風險,不如放在洛陽滾利。有了店鋪,自家制的物品也可運到洛陽來出售。
在韓記店鋪里又討論起在西域尚未確定的從西域進貨貿易分工問題。韓遂選了毛皮和玉石。張濟和吳馮選了氈;段煨和賈彩選了木棉和火浣布;黃衍和胡軫選了香料;李傕和郭汜選了西域藥材;楊定、魏粲、董越三好友選了珠寶和玻璃。
眾人商定,委托韓遂購買和總管各家店鋪,各家不遲于九月派一名懂貿易的洛陽管家和一名家丁帶足夠的布帛幣來長期看守店鋪,吃住在店鋪里。布帛幣和利錢用做店鋪購置、餉錢、開支、進貨本錢、店稅等。
韓遂又將籌糧的事和眾友說了,詢問各家能賣的儲糧有多少,在各郡大族能籌多少,鐵礦石每年能購多少。眾人一起核計,覺得只要收購價按司隸的市價,可以免運費,五十六萬石糧不成問題。
張濟答應出三萬石粟米和籌七萬石、段煨出三萬石籌七萬石、胡軫出一萬石籌四萬石、李傕出三萬石籌七萬石、郭汜出五千石、楊定出三萬石籌七萬石、魏粲籌十萬石、董越出五千石,合計正好五十六萬石。黃衍和吳馮留在洛陽無法籌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