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寫信給妹夫鲖陽侯相吳馮,請彼在豫州汝南郡鲖陽侯國和周邊縣多收養孤兒,可送到左馮翊夏陽安置。又去信給夏陽總管韓逢農閑時派人去河東收養孤兒,集中送往夏陽莊苑。又給夏陽總管韓逢寫信,令其建四百間十人住的茅屋,準備分批收養四千孤兒,要男女各半。
一千孤兒由吳馮從豫州汝南郡鲖陽侯國收養,三千孤兒由韓逢去河東郡就近收養,所需物資和看護在夏陽當地采辦和雇傭。四千孤兒不在夏陽落戶,不出幾年,孤兒長大成家,全部遷到金城落戶。
四月初,韓川、韓都押運找河東郡鹽官楊奉介紹的解池鹽商買的二十車鹽回來了,張濟的兄長張普跟著一同來洛陽,韓遂在自住正樓給兄長張普安排住下休息。
自留一車,韓遂讓韓橋把剩下的十九車鹽在洛陽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四大郭區設發放點發放給貧戶和灑鹽水在豪宅周圍。由于大疫無良藥,庶民都相信鹽水很隔斷瘟疫,一時洛陽的鹽被搶購一空,張姜子夸韓遂有先見之明,及時有貨才能做善舉。
忙完后,韓遂和張姜子擺宴接待張姜子的長兄張普。張普道“吾數年前出仕任武威郡鹽官。大司農派掾屬招集各地鹽官每隔一年聚在某一鹽池之地開會商討鹽行,任過鹽官無職的也會來聚友,美其名曰會仙友。本年春節后的聚會地是司隸河東郡解縣鹽池。
那天會結束了,正和楊奉聊天,汝家曹奎持汝信來找楊奉,一出手要七十車鹽,楊奉和吾都以為汝要做鹽貿易了,聽曹奎一說才明了,原來汝要用鹽防瘟疫,所以就跟過來,隨便看看吾妹妹姜子和孩子們。”
韓遂和張姜子都問張普“這時跟來洛陽,難道大兄長不怕瘟疫”
張普笑道:“說來話長了。吾等鹽官中楊奉資歷最深,彼認識一位叫張陵的大師,字輔漢,乃前漢開國功臣張良之后。彼雖已不任鹽官,但每次鹽會都會來會仙友。楊奉這次介紹吾認識了彼。
張陵大師少年時也在太學讀書,畢業后任益州犍為郡武陽縣鹽官。大漢尊儒,如汝在太學學的儒學的尚書禮記詩經等,而張陵的父親崇尚黃老道學,經典乃老子的道德經。張良扶漢也是用的道學。張陵后遇尹喜后人得一套天書而成道家大師,自成一派,弟子漸多,據說儒家無法包羅的能在道家書里找到。
楊奉說許多疾病藥不能治,沿海邊的冀州、青州、徐州出現用藥加符水和咒語給病人治病。會仙友中有人帶了陶罐裝的符水分給眾人喝,據說可消病抗瘟魔。所以吾才敢來洛陽。吾用皮囊裝了些符水來,送給妹妹一些。”
姜子忙去找陶罐接水。韓遂笑道“兄長看來是準備入道了。那個尹喜是不是當年留下老子寫道德經的函谷關關令尹喜”張普道“正是此人。乃吾涼州漢陽郡上邽縣人。”
張姜子問“吾那從軍的二兄長怎樣了繡兒如何”張普道“弟弟當伍長了,反正回家也沒事做,就在漢軍里繼續歷練吧。吾那繡兒已七歲,力氣大的很,宗芙生彼時說是夢到異物入體,從四歲開始就給彼請了武威軍中教官教彼練武,教官贊為稟性天賦之練武之才也,吾只好讓彼偏學武藝。”一家人聊到很晚。次日,張普道別回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