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下尹端后,韓遂按原定計劃帶著韓宛、弘平上路,準備尋民間偏方和良藥對付大疫。
一路上經過的村落不時有送葬的隊伍,豫州是人口大州,疫情重災區。在豫州汝南郡郡府平輿縣城里,韓遂真的看到一些頭扎黃巾的人在給窮人發放符水治疫防疫,有農戶、工匠、甚至有官員家眷也來排隊求符水。
韓遂好奇,上前和領頭人交談,領頭人道“吾乃太平道汝南渠醫黃邵,吾等從大醫手中接過符水配料,沖兌符水分發給庶民,窮人免費,富人收取一些費。許多人喝了就不中疫。吾見公子乃富貴之身,可以買些回府,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公子如愿意入道和吾等一同濟世救人,吾愿做引人。”韓遂婉拒謝過離去。
到了鲖陽侯國,縣城方型,有四門,一橫一縱兩條長街把城內分割成四半,縣府和軍營、望族宅府、庶民、集市各占據其一。
吳馮、韓嫻、吳迪到門口迎接,吳馮子吳碩已七歲,女吳花五歲。吳迪娶了陰家的丫環陰翠,生一子吳彷。
小吳碩很懂禮貌,跑上前拉著韓遂的手,將韓遂三人迎進吳府。見大人們說話,吳碩拉著小兄長弘平、吳彷和妹妹去后院玩。吳府面積比洛陽韓府豪宅大一倍,有個小后花苑。
韓遂問起鲖陽侯國大疫的情況,吳馮的回答間接證實了韓遂的推測,兩次大疫,加上那年的饑荒,鲖陽侯國人口減少三成多
韓遂又問“太平道符水治病防疫之事可曾聽聞”
吳馮道“鲖陽侯國也來了數批太平道的人,被吾派兵趕走了。聽說汝南已有一萬道徒。汝南郡人口是河南尹的一倍,如朝廷和醫界拿不出防疫治疫的方子,按這樣發展下去,汝南郡的太平道徒還會成倍增加。”
韓遂問“到哪里能求得良藥”
吳馮道“只有遍訪仙山、仙島,仙人一般都藏在大山或島上里。陳珪和吾也有書信往來,彼任北海國劇縣令,那里離海上仙島近些,汝可去彼處游歷,也許有收獲。
對付瘟疫,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練武強身,吾和鲖陽侯國望族一同發起,從庶民中選出一萬人,共同出資在城外各望族莊苑修建了十個花苑,洗沐日跑步,練武藝,請鲖陽侯國的二百士卒做教官。
士卒和庶民熱情都很高,許多婦人、老人、孩童也參加進來。下午帶汝去看看吾的莊苑,吾到任后籌建的,不大,家鄉吳家給了很多支持。”
午休后,吳馮一家陪著韓遂去城外轉了一圈,吳馮的莊苑有五千畝地,約二百五十口家丁,一百口勞力,其中五十個部曲,已小有規模。
吳迪當了吳府管家,還料理一個以吳迪名義繳稅的吳記店鋪,與陳留老家、洛陽京師涼州街的吳記店鋪三地來往貿易,主售老家的貨和西域的貨。
晚飯后,花苑的平地上,到處都是練武、跑步的庶民人群。
韓遂等臨行前,吳馮把兩封信和一布袋禮物交給韓遂道“汝等去北海國劇縣,要經過徐州瑯邪郡郡府開陽縣,汝可去找開陽人陳留太守圈基的公子圈明。當年圈基任吾家鄉陳留郡長垣縣令時舉吾為孝廉,吾才得以出仕坐到鲖陽侯國相位的。彼與吾族叔伯吳匡熟。彼是從長垣縣令直遷陳留太守的。
圈族起源于靠近陳留郡的梁國睢陽縣,圈秉乃秦末前漢初的商山四皓之一,后圈族遷到吾陳留郡。圈基是父親在瑯邪任職時出生的,故落籍在瑯邪開陽,正因彼不算陳留人,彼才能到陳留任太守的。另一封信是給吾父母的,萬一汝心血來潮跨海去樂浪郡可幫吾帶此家書。”韓遂笑道“汝真乃吾知心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