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接著道“目前各地部曲加起來接近五千人,將來到萬人時再分出兩個五千騎長和萬騎長,五千騎長相當于漢軍的都尉,萬騎長相當于漢軍校尉或將官。當下重在組建九個千騎部曲的中樞,編制不滿的以后逐步補充。
爾等好好謀劃一下,后天開始任命九個千騎長及其主要部下,在金城新地集中訓練,然后再派往各地。原韓家各地護院隊全部解散,混編到九支里。”
韓謨問“九面大旗如何分配”韓遂道“金城留下合伯、韓師、宛馮三面大旗。莫邪、干將兩面大旗臨調到夏陽,將來調回金城。雍縣用太阿;狄道用虎淵;夏陽用夏陽;張掖居延屬國用棠溪。各地部曲人數不同,雍縣、狄道、夏陽、張掖居延屬國先各派一個千騎長統管。”
隔日,尉遲伯那、韓珂、韓謨、韓焰、韓寧、韓銳、韓章做出了九支千騎長及重要成員的方案,韓遂看了很滿意,下達了第一批任命,空缺職位和人馬不急于立刻派人或招募,有合適的人選時再補上
“韓師”千騎部,駐金城千騎長韓珂,副千騎長韓焰,曲長楊寺,部曲由原新地兩支護院隊各一半加上新地四百五十人移民部曲組成;
“合伯”千騎部,駐金城千騎長韓謨,副千騎長韓寧,部曲由原新地兩支護院隊各一半加上新地四百五十人移民部曲組成;
“莫邪”千騎部,駐夏陽千騎長尉遲延嘉,副千騎長韓由,中軍官韓涂,鐵騎長韓交,曲長韓川、韓都,部曲由二百名夏陽部曲和一千名孤兒組成;
“干將”千騎部,駐夏陽千騎長弘平,副千騎長韓干,中軍官韓緣,鐵騎長韓冒,曲長韓品、韓亥,部曲由二百名夏陽部曲和一千名孤兒組成;
“夏陽”千騎部,駐夏陽千騎長韓遷,副千騎長韓光,中軍官韓茍,鐵騎長韓同,曲長韓冀、韓析,部曲由夏陽一千二百名部曲組成;
“太阿”千騎部,駐雍縣千騎長韓武,副千騎長韓謙,鐵騎長韓恬、曲長韓育、韓麥,部曲由雍縣一千名新老部曲組成;
“虎淵”千騎部,駐狄道千騎長韓豐,副千騎長韓尚,鐵騎長李狄,部曲由狄道二百漢人部曲及四百鮮卑少年組成;
“棠溪”千騎部,駐居延千騎長韓茂,副千騎長韓靂,部曲由張掖居延屬國一百名部曲組成;
“宛馮“千騎部,駐金城千騎長韓宛,副千騎長韓業,鐵騎長韓銳、副鐵騎長韓章,部曲由韓業、韓隸、韓銳、韓章等帶領的金城護院隊五十人及金城老班底部曲二百五十人組成。韓隸服役歸來后改任中軍官,主管金城老班底部曲二百五十人的隊長。
尉遲伯那任左總教官和左參軍、滇漂沙任右總教官和右參軍。韓束接替不退役的韓音正式任樞驛官,管樞驛騎韓萬、韓勒、韓翅、韓默、韓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