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不好走,整整走了三天,到達白玉河分叉點。從昆侖山流下的兩條支河在這里匯聚為白玉河,繼續向北再折向流淌。
眾人在此安營扎寨,燃起溝火,衛隊里有四五十歲的,也有一二十歲的,不分老幼,一起圍著溝火跳起了旋舞。每人旋小圈,邊旋邊圍著溝火轉。被衛隊的熱情帶動,韓寧也帶著大家一起上去學旋舞。
次日,沿著右手支河向西南,一直走到遠遠向東看到有個最高山峰似尖刀,估計那個就是尖刀峰了。然后再沿河向后退半程,再向東進發。
韓寧從來路一側爬上山頂,山角和山腰未發現礦跡。而望下去山另一側是懸崖,也不可能有玉礦。
眾人只好原路返回白玉河叉口,扎營休息。
次日決定兵分兩路,韓寧帶十人和衛隊十人及尉遲可賀從白玉河叉口直接向正南尋找。尉遲定興和韓遂帶剩余的人沿左手的支河向東南走,看到西邊的尖刀峰后再向回沿河走半程,從這點向西走。
韓遂這一路發現有一上山的小路,馬上不去,留下十人扎營看護馬匹和給養,其余人上山。
一路帶工具清理亂石開道,爬了半天,走在最前面的尉遲共古大喊大叫起來,眾人精神大振,一擁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是半山腰的一平地,一條亂石道通向山洞,到處丟棄的是銹成粉的鐵工具、風化的木器、亂石堆等。
進入人工開鑿的山洞里,看到拖拉石料的木板等,完全風化了,一碰就碎。眾人歡呼跳躍,終于找到了這個傳說中的玉礦
尉遲共古帶工具進洞一陣挖掘,半個時辰出來,展示給眾人一個小石頭。放在硬巖上敲開巖皮,里面露出青色山料。蘸水后風干,有油潤感,基本肯定是青玉山料石了。
尉遲定興任命尉遲共古為總管,衛隊全交給其管轄。衛隊十人學會采礦,十人運送給養和玉石山料,十人在山角下扎營看守上山小道和馬匹,并和山上人換班采礦。
尉遲定興和韓遂兩人返回白玉河叉口,未見到韓寧等返回。整整等了二天,韓寧等才回來。
原來,韓寧這一隊在山凹里發現了兩具白骨,很遠處還有馬骨、風化的車跡、一個巨石等。尉遲可賀認定就是自已的曾祖父和那個渠勒采礦工,而那個巨石就是那個玉石。
從骨的位置判斷是兩人發生爭斗,其中一人殺了另一人,而馬車向前走了很遠。殺人者腿受重傷未能爬到馬車旁流血過多而死去。眾人掩埋了兩具尸骨。勸尉遲可賀別哭了,畢竟那是百年前的事了。
巨石太重,韓寧等未運回,把巨石移到一個處隱蔽的地方,做了標記,然后又在周圍轉了兩天,未發現什么,就回來了。
韓遂派韓寧帶兩人去礦上請來尉遲共古,眾人重返那個巨石處。尉遲共古用干柴點火燒巨石,再向石上潑水,巨石裂開,從中取出一塊約三十斤重的大概為不規則長形的三等羊脂白玉山料、一塊約十斤重的長方形三等羊脂白玉山料、以及一堆散玉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