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決定再拿出一億錢和一萬畝建一個部曲營地。四千畝地建九座大營,分別為西北、北、東北、西、中、東、西南、南、東南大營,各用木欄圍住。各留四門。
每個大營里有一百二十個百人大帳篷,中大營有一百八十個百人大帳篷,共計一千一百四十個,最高可容下十一萬四千人。每個大帳篷按五萬錢一個向羌部落購置。
六千畝地建比武或訓練的大校場,約可站滿二百八十九萬人,建有觀看席、瞭望臺、比武器具庫等。
又拿出二億錢和四百畝建一個西鎮鎮中心,包括一條總管議事街,街上有一個總府、一個韓家總管府、一個鎮長府,三個議事堂、二個餐廳、二個衛士府;一個總管住區街,一百個宅府,住府不歸個人,只分配給在新地需要住較長時間的重要成員。每個宅府按一百萬錢建。
拿出三千萬錢和三百畝地建西鎮集市中心,包括一個韓家商業街和一條外來商戶商業街,每條商業街兩側各建五十間店鋪,店鋪后面連著庫房和住間。韓家商業街店鋪只租給韓家人或韓家移民戶,外來商業街店鋪租給各地來往商客。
外來商戶商業街還建有二個酒樓、二個客棧,由韓家經營。統歸鎮長韓橋管轄,人員從一萬移民中出。
拿出五百萬錢和五百畝地建一個鐵器苑,其中一百畝用于打制鐵器,四百畝堆放鐵坯、半成品、成品。金城老班底的鐵器工匠和手中的活全部遷到此地。
拿出五百萬錢和五百畝地建一個制箭苑,其中一百畝用于制箭、弓、弩,車,四百畝堆放材料、半成品、成品等。金城老班底的制箭、制弓、制弩、制車工匠和手中的活全部遷到此地。
所有建設由一萬移民承擔。建成后,西鎮的就有中心、商業、居住、制衣、制箭、鐵器、營地七個區苑了。四萬畝地尚余七千七百六十畝未使用,暫作臨時物資堆放區。
韓家新地塢堡座落在引水渠和賜支河曲交界處。新地第一批移民三千五百人分散居住在最初開墾的四萬畝田地的每萬畝地頭村落里。這四萬畝田地就在塢堡和賜支河曲附近,西鎮又與這四萬畝接壤。
燒當羌借給的四十萬畝山草地在新地北邊,賜支河曲以南。與燒當羌主要地盤隔著河,燒當羌不便放牧,故借給韓家。這塊飛地是燒當羌當年與勒姐羌等征戰時奪取的。
韓家新地一百一十八萬五千畝地東西寬約四十七里,南北長約六十七里。塢堡離規劃中的西鎮中心距離為十里。
塢堡在金城西平亭東南方向,兩地直線距離約三百四十四里,普通西涼戰馬單程約需二天半,優品戰馬二天,大宛馬、西極馬、或大漢的寶馬可一天半到達。塢堡到金城允吾直線距離六百四十二里,普通西涼戰馬單程約需四天半,優品戰馬三天半,寶馬可三天到達。
塢堡附近的賜支河曲河邊有塊河灘伸入河中,韓遂決定投一千萬錢在此河灘建碼頭和水部營寨,供韓家二百艘大船停靠。運送孤兒的任務就交給水部走水路完成,搬遷雜支預撥一千二百六十六萬一千二百八十錢。
四萬畝地約為十里正方,投四千五百萬錢建十里長寬的普通城墻,每邊兩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