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拜訪南陽郡新野縣的陰德。陰德父陰修上年在潁川太守位上退下回鄉新野縣,段颎從司隸校尉轉任潁川太守,接替陰修。
陰家乃本朝開國六大家族鄧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統家族、竇融家族、馬援家族和陰氏家族之一。新野縣乃陰氏家鄉,當年漢光武帝娶陰氏。新野也是鄧禹家鄉,鄧家在荊州排前十名內。
據陰德說,新野陰氏乃春秋齊國名相管仲之后,管仲名姬夷吾,故也是姬姓一脈相傳。陰德統管家業,陰家在南陽郡的家產也不小。陰家在荊州排前十名內。陰家對于闐玉石山料感興趣。
新野縣除陰家、鄧家外,尚有宦官曹節家,以及來家、梁家、胡家等。曹節家族是從冀州魏郡移民到新野的。來家乃本朝開國名將來歙后裔。
又拜訪南陽郡鄼cuo縣酂縣酇縣蕭建,乃前漢朝相國蕭建之后。蕭建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蕭建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這個鄼縣很有趣,天下有兩個鄼縣,一個在荊州南陽郡,一個在豫州沛國。前漢高祖封蕭何為鄼侯,鄼侯國封地在沛國鄼縣。呂后二年,蕭何妻及子孫的鄼侯國移至南陽郡鄼縣。
又拜訪南陽郡穰縣郭芝,乃本朝初年司徒名臣郭丹之后。郭芝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穰縣乃春秋鄧國所在地。該縣最大望族不是郭家,而是張家。郭芝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郭家善釀酒。穰縣除郭家外,尚有張家和杜家等望族。
又拜訪南陽郡章陵縣鄧羲xi,鄧羲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鄧羲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章陵縣除鄧家外,尚有劉家、謝家等望族。
又拜訪荊州南郡襄陽縣蔡瓚,蔡瓚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蔡瓚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還見到其弟蔡琰、叔伯蔡諷、叔伯子蔡瑁等。蔡瓚姑母嫁南陽郡穰縣張家的張溫。蔡家乃南郡第一望族,在荊州排前十名內。南陽郡穰縣張家也在荊州排前十名內。另有南郡中盧縣蒯kuǎi家在荊州排前十名內,龐家也是南郡襄陽縣望族。蔡家對于闐玉石山料感興趣。
又拜訪零陵郡泉陵縣劉優,劉優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劉優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劉家在荊州排前十名內。
又拜訪了零陵郡泉陵縣黃和,黃和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黃和的祖父乃黃守亮,黃守亮乃黃瓊長子。黃和太學畢業后未出仕,總管家業。見到黃和子黃粱,性嗜讀書,零陵人人夸之。黃和有個族兄弟黃蓋武藝超群,也在泉陵縣。黃蓋的祖父乃黃瓚,黃瓚乃黃香第五子,黃瓊乃黃香長子。泉陵黃氏乃江夏安陸黃氏一個支脈。泉陵縣劉家排第一,黃家派第二,唐家第三,蔣家第四,曾家第五。
又拜訪江夏郡安陸縣黃資、黃贊。黃資乃荊州江夏安陸黃氏黃瓊第十二子,和公子同期服役,退役回家鄉后管著黃家一部分家業。黃贊乃黃瓊第十三子,和公子在太學毛詩班同窗。黃贊雖然只比黃和大一歲,但卻與黃和的祖父同輩,乃黃和的叔祖。江夏郡安陸縣乃漁米之鄉,水網交錯,是塊寶地。延熹七年公元164故太尉黃瓊病逝時,四面八方的名士有六七千人前來哀悼。六七千人不是普通人都是名士可見黃家巨族的眾望。江夏安陸黃家在荊州排前十名內。黃家對于闐玉石山料感興趣。”
韓滿道“荊州前兩次大疫前有六百多萬人口,最大的巨族平均二十萬人口,其次是十萬人口的巨族,再其次是五萬人口的巨族。一萬人口的大族比比皆是。聽南陽人排序南陽郡乃天下人口第一大郡,豫州汝南郡第二,益州永昌郡第三、揚州豫章郡第四,豫州陳國第五,豫州潁川郡第六,益州蜀郡第七,益州巴郡第八,荊州長沙郡第九,司隸河南尹包括洛陽在內僅排第十。”
韓遂道“的確第一次聽說前十大郡是如此排序。一個二十萬人巨族,良田至少二百萬畝;十萬人巨族估計有一百萬畝田;五萬人巨族少說也有五十萬畝田。從人口來說,吾韓家算上羌民目前相當于中原最次的巨族。良田畝數和年收入已趕上中原次巨族。下年運一批于闐玉石山料和馬匹交給爾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