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江氏、池氏、馬氏、淳于氏、竇氏、毛氏、張氏八家各有田產五千三百五十畝良田,二百五十畝平地,約五千畝山草地。臨羌縣以南的新地新增二萬畝良田。
馬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令居縣北山谷里,靠近武威郡。
淳于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令居縣。
郭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允街縣。
江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枝陽縣,與成家的田在逆水河入黃河口附近地帶接壤。
令居縣、允街縣、枝陽縣的平地農田在逆水河東西兩岸,山谷之間。山谷狹窄。
樊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金城縣,金城縣以東是邊家所在的榆中縣。
從湟水入黃河口沿湟水向西北,直到西平亭,原有田地所在地依次是成公家、張家、成家、竇家、毛家、郭家、趙家、閻家。有些田在湟水北支流兩岸或南溪水兩岸。
成公家的田在枝陽縣內,與韓家的田在湟水入黃河口附近地帶接壤。
張家、成家的田在允吾縣內。
竇家、毛家的田在破羌縣內。
趙家、池家的田在安夷縣內。
閻家的田在西平亭東部,與麴家的田接壤。
田家、陽家、蔣家原有田地所在地為歸義城和建威城附近的大小榆谷。黃河在歸義城和建威城附近這段叫逢留大河。歸義城在逢留大河北岸,建威城在逢留大河南岸。兩城間有跨河河橋。
歸義城,在西平亭之西南一百五十里處。從西平亭當日可達歸義城,有路。從歸義城到逢留大河河橋三十里。過橋向西南四十七里到達大榆谷。從大榆谷到大榆谷南部的建威城約八十二里。
基于家族聯姻多與少、童年和少年時的種種恩恩怨怨,在金城十九家同年代人中,韓遂與成方、成公賢、閻基、江英、張雅五位最要好麴勝與樊稠、田喜、陽斌、蔣暉、郭臺五位友善而邊章與趙跡、池洪、馬維、淳于凡、竇渡、毛赫六人關系密切。
韓遂心算小賬,如果韓家把一萬七千九百漢移民納入戶籍和攤派,韓家在十年前一萬九千人中占一千六百人,散農八百人。這三撥人加入后,金城漢民目前總人口約為五萬五千五百。再來分攤九千五百萬錢,金城漢民人均約一千七百一十二錢,看似比人均五千錢大幅下降了。
其中韓家漢民一萬九千五百人,出資三千三百三十六萬八千錢,比原按一千六百人和人均五千錢出資的八百萬錢卻多繳二千五百三十六萬八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