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二百斤,三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三百一十六斤,四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五千斤交給益州之外的十二州的韓家貿易與事務總管和副總管,去各州郡貿易,包含涼州。換回十三億三千六百八十五萬二千六百零八錢。除去運費雜支,要求上繳十三億錢,或八萬六千六百六十七斤黃金。
另外,由韓家對外貿易與事務大總管韓何的下屬,韓家對西域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繽和副總管韓悟,組建韓家第二支西域貿易商隊,并增加韓何帶隊的原商隊人手和馬匹。本年備貨,下年出發去西域。
原商隊仍每隔一年去一次西域,新組建的商隊和原商隊交替去西域,這樣韓家每年都有商隊去西域貿易。原商隊從睢陽進貨三千匹一等絲綢,走敦煌貿易路,一趟獲利九百萬錢,增加九千匹蜀絲綢后,一趟共獲利高達三千六百萬錢。新商隊帶貨一萬二千匹蜀絲綢,走發羌新貿易路,一趟獲利四千萬錢。每兩年平均下來可基本抵沖朝廷每年的征調攤派和自家雜支。
豫州梁國睢陽的絲綢產量和訂購家已在本朝百年內形成格局,韓家很難大規模增加進貨量,而蜀地絲綢貿易之前蜀人多走險要的西南貿易道,極大限制了出貨量,產能潛力巨大,韓家增訂數萬匹是完全可供的。蜀錦產能低,暫不可能再提高進貨量。
洗沐日,韓遂請來韓家大總管韓理、造制苑總管韓蓋、畜力苑總管韓沫、織布苑總管王楓、造紙苑總管韓展、種植苑總管韓根、冶鐵苑總管李期、冶鐵苑副總管殷羽,商討安息弓箭、鐵騎裝備、強弩、騎弩的打造進度事宜。制弓工匠長韓敦、安息復合弓制弓工匠安宰舉家遷往新地了,已通知來允吾,但數天后趕到,要下次參會了。
殷羽先匯報道“這些年按西域裝備打造成的一千套重裝鐵甲騎兵裝備已送往各地庫里,新地塢堡庫里有四百套,金城塢堡有三百套,雍縣、夏陽、狄道、居延、長離川、鲖陽各運去五十套。冶鐵苑每年制造一些鎧甲甲片和矛槍頭備品,要求各地每年將鎧甲抬出來曬二次太陽,替換調生銹的甲片。鐵騎裝備日常沒用處,只公子去西域和集訓隊用過少許。新地第一批移民九百部曲改為弓騎手后再未用過。另外五百槍盾部曲的矛槍和五百弩劍部曲的劍已打造完成交付水部使用,但盾和弩尚未交付。矛槍共計制造了一萬支,所有部曲和孤兒人手一把。并州鐵匠家眷及第二批五十名羌俘及其家眷留在金城允吾一帶莊苑機動。”
韓理看著帳本道“韓家雍縣鐵礦每年出貨鐵礦石三億六千萬斤供給滎陽、長安、濟北等地,另有一千零二十萬斤鐵礦石每年供給金城自家五座冶鐵爐冶鐵,年產三百四十萬斤生鐵,其中四十萬斤用于鑄造三百六十萬枝軍需弓箭箭鏃。
自竇統每年五百匹馬訂單完結后的每年里,所余三百萬斤生鐵從周邊部落和大族換回九百匹普通馬匹和四百五十輛輜車送到洛陽轉賣給中原孔伷、韓卓、陳溫三家。韓家人力不足,這些輜車均非自制。這些貿易有二十年合約,挪動不得。
這些軍需箭鏃下角料回爐得生鐵七萬六千七百六十八斤,韓家這些年自用兵器、鎧甲、箭鏃等所用生鐵全部來自這些下角料。三十八萬枝復合弓箭鏃用生鐵三萬四千一百二十二斤,九萬八千枝復合弓箭鏃用生鐵八千八百斤,一萬支矛槍頭用生鐵一萬七千六百斤,一千套重裝騎兵裝備用生鐵十五萬七千斤,五百把劍用生鐵一千斤。共計用掉二十一萬八千五百二十二斤生鐵。十年里共得下角料回爐生鐵七十六萬七千六百八十斤,除去所用,約余生鐵五十四萬九千斤,加上每年繼續多出的七萬六千七百六十八斤,足夠韓家未來裝備造制所用生鐵。請公子示下新的造制計劃和如何分配已制裝備。”
韓遂道“不愧為吾等的大總管,下角料回爐生鐵帳目都記得如此清晰。
李期可提取五百萬錢在新地建五座新的冶鐵爐做備用,等新地西鎮城建成后,考慮將冶鐵苑、畜力苑、造制苑等全部遷到新地。通知雍縣鐵礦本年開始每年加增開采一千零二十萬斤鐵礦石送到新地儲備起來,成本三千零六十萬從上繳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