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萬畝之中,二萬畝良田從臨羌縣城向西沿伸接近金城西部都尉駐軍地龍耆城。另外,西部八萬畝良、西平亭最西邊北向的第一個湟水支流狹谷四萬畝良田、西平亭最西邊南向的第一溪水狹谷四萬畝良田,第二溪水狹谷二萬畝良田、中西部八萬五千畝、西平亭北向的第二個湟水支流狹谷四萬畝良田、西平亭南向的第三溪水狹谷四萬五千畝良田。共計租用三十六萬畝國田屯田。
另有官府分配的放牧山草地約二百二十五萬畝。共有十七個帳落,時常放牧從臨羌縣向東北延伸到令居縣以西。每年用馬、牛、羊向周邊漢人大族換取日用物。
二次大疫前,湟中義從胡只是隨漢軍出征,征調物資和錢的攤派很少。近些年,朝廷征調攤派逐年增加,向望族攤派加碼難,于是就轉到向羌胡攤派。
湟中義從胡北宮家和李家良田略少,馬、牛、羊售價不高,兌換糧食和日用物后所剩不厚,余錢的確不多。去年向兩家的攤派額達到人均五百錢。由于有游牧人口,臨羌縣戶曹吏無法精準計丁,涼州府指令人口按十幾年前的四萬五千人計算,共繳二千二百五十萬錢。一個五口之家攤二千五百錢。各家基本都是從軍餉的二萬錢中支出這筆征調攤派。
按一頭羊價五百錢算,需要多售四萬五千頭羊來繳這筆攤派,加上連年隨漢軍征戰死傷慘重,待遇不如漢軍,撫恤錢少,繳獲分配所得也不多,故湟中義從胡的怨氣很大。
朝廷給涼州向羌胡攤派的額度是單獨計發的。由于很多底層羌胡人無姓無名或無姓有名,重名的也多,故羌胡戶籍單列。”
怕韓遂記不住,郭旻次日談論湟中盧水胡“盧水胡又稱秦胡,最早源于盧方或盧戎,后并入秦國。數百年來,秦胡又吸收了匈奴、月氏、羌、氐、漢等族人,形成現在的盧水胡。
盧水胡主要分布在涼州金城郡、安定、北地與上郡及馮翊三郡交界處、張掖郡與武威郡交界處等地。安定郡盧水據說是盧水胡發源地。安定盧水胡,首領彭選。北地盧水胡,首領彭格。張掖盧水胡,首領治欽。
盧水胡在金城、安定、北地一字排開,與張掖的盧水胡連在一起,形成一道防線。朝廷也有牽絆義從胡之用意。
元和三年公元86年,張掖郡與武威郡交界的盧水胡反叛,朝廷任命鄧禹第六子鄧訓為武威太守平叛。
湟中盧水胡位于西平亭的中部,首領名叫伊德,十幾年前有眾一萬五千人,其中騎卒三千人,現自報人口一萬一千人,騎卒二千二百人,戰事兵力吃緊時會隨漢軍出征。租有國田十萬畝,官府分配的山草地七十五萬畝,以放牧為主生計。
北向的第三個湟水支流狹谷四萬畝良田,南向的第四溪水狹谷四萬畝良田,中部二萬畝。
與湟中義從胡同樣,去年征調攤派額人均五百錢,按十幾年前人口計,共繳七百五十萬錢。按一頭羊價五百錢算,需要多售一萬五千頭羊來繳這筆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