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王莽時代必有高人精巧絕倫設計的五城、赤嶺要塞、西平亭七點布局和防線。
以西平亭為核心,在西平亭放一支強大的快速騎軍,一日可增援第一城和赤嶺。而臨羌縣城只做補給和緩沖,不駐扎大軍。
第一城駐軍可一日內增援第二城和赤嶺,第二城可一日半內增援第三城。
赤嶺駐軍可一日內增援第五城和第一城。第五城可一日半內增援第四城。
第三城和第四城之間可在二日半內相互增援。
從第三城到鹽池一百三十里,一日可達。該鹽池鹽產青黑色青鹽,粒大味醇。儲量取之不盡,易開采。剝開少許鹽蓋,就可撈取食用粒鹽。采后鹵水幾數年后重新成鹽。為西羌用鹽主產地。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后,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新朝無瑕顧及邊疆郡縣,卑禾羌又趁機奪回了故土,西海郡廢棄。
燒當羌源于大允谷,以無弋爰劍的十八世孫燒當為名。早年受住安夷縣一帶的卑南羌和住大小榆谷的先零羌欺負。燒當的后代滇良聯盟卑禾羌等,擊敗趕走先零羌,奪得了大小榆谷地,漸強起。又吞并因叛亂從安夷縣遷來西海的卑南羌等,內部幾經變故,良、龐、傅、迷、來、滇、犀、麻、那、忍、號、東等種大羌豪紛紛接踵登場,后來合并成為現在的燒當羌,乃西羌第一強羌。
本朝開國后,西海郡一直未恢復,五城中只第一城龍耆城尚在吾漢軍手中,此地乃吾金城最西端邊城了。而赤嶺要塞成了燒當羌的大本營,第二、三、四、五城均歸了燒當羌。
本朝在臨羌和西平亭以南,在賜支河曲黃河青海段北岸建立歸義城和建威城,駐軍,并在賜支河曲水面上建起河橋,直通賜支河曲南的大小榆谷,并把大小榆谷土地開墾成良田。
這樣一來,第一城龍耆城、臨羌縣城、西平亭、歸義城和建威城五城塞就把金城西部牢牢地把守住了。龍耆城深入燒當羌地盤,使之不敢輕舉妄動。
從臨羌縣城、西平亭、歸義城三地到赤嶺均一日可達。令居縣城和隴西郡的援軍二日可達西平亭。故龍耆城、臨羌縣城、歸義城三城的守備均按千人守五日配置。
韓遂聽罷,驚嘆池甫的記憶,連連夸贊池甫精通西羌、軍要地,是不可多得的智才。把池甫夸紅了臉。
韓遂暗想,其實韓家新地的西鎮城就在第四城積石山城和第五城大允谷城的賜支河曲東岸,離兩城不遠,隔河相望,夾在燒當羌和鐘羌之間。
新地離最近的有漢軍駐守的建威城約一百六十里,但建威城漢軍自夠自守,因此新地十分危險,只有借燒當羌之力滅掉鐘羌,新地才能長久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