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兩個年輕人家事和學書法、武藝的故事,眾人都羨慕不已。韓遂勸衛覬也搬到韓府后院來住,正好還有一空室,與索湛鄰。兩人高興的不得了。
次日,衛覬就搬進韓府住了,兩人每日回來就修練書法。韓遂有時也去學兩手。過了些日子,韓遂覺得自已的書法練修找到了路子。韓遂又邀請新地韓家私塾苑的教師們來允吾聽衛覬和索湛講課。
衛覬要交房租伙食費,韓遂不要,最后商定,把索湛的交費也免了,兩人每位每年交六幅字就可以,供韓家私塾苑諸生臨摹。兩人所用的紙張筆墨都由韓家。衛覬和索湛也免收韓家的講課費。
郡文學掾張擇、郡上計掾張雅、郡文學史池符、郡文學主事掾池豫、郡文學主事史淳于鶴、郡文學祭酒淳于季六位金城郡的大文人經常來韓府后院找衛覬和索湛聊天和學書法。
韓遂干脆把后院改造了一下,把大庫房騰空,內外重新裝修,變成較為豪華的大廳堂,掛上“書友堂”牌子,供文人們來聚會。連太守殷華都慕名抽空來訪。
這一日,潛夫論作者安定的王符的孫子王遇辭去安定郡主記史一職攜妻子胡瑗和女兒王蓮來投韓遂。韓遂、韓理、張姜子、韓理妻江阮在韓府設晚宴款待,衛覬和索湛坐陪。
宴上,王遇提到棄涼一事引起韓遂的注意棄涼州一說自本朝開國就有過,馬援將軍等血戰平羌亂才壓下這個論調。本朝漢安帝的永初四年公元110年,羌人叛亂,漢軍死傷慘重,皇舅鄧騭在朝堂上提出放棄涼州論,得到朝臣的一致贊同。時任郎中的虞詡聽說后找到太尉張禹力陳棄涼三不可取,一是先輩拼死打下的土地豈可放棄二是退守三輔,如三輔被攻還向哪退三是涼州漢人彪悍善戰,拋棄之,之必與羌人同叛,朝廷則危。張禹認可,聯手司空張敏重開朝會,說服大臣們,阻止了棄涼論。
以前,涼州重要官員大都是關東人士,非涼州人,每遇羌亂就逃跑,還攜帶涼州庶民一起逃,沿途庶民一片混亂,死尸遍野,王遇之祖父王符經歷過這個慘痛的死亡逃命之旅。
后來,朝廷才開始啟用涼州人士,如涼州三明。耗錢無數,最終平定了羌亂,但吾朝元氣大傷,國庫空虛。
韓遂知道王遇提到的虞詡乃太學同窗虞順之曾祖父,本朝名臣名將,用增灶計大破叛羌。
韓理派家丁護送王遇全家從允吾去新地西鎮城韓家私塾苑,帶去韓遂的推薦信給韓家私塾苑總管田敏,給王遇年薪為韓家二級十二萬錢,為私塾苑主講。
韓家私塾苑授課暫分二等主講,年薪韓家二級十二萬錢學者,年薪韓家三級八萬錢。教官也分二等一級教官,年薪韓家二級十二萬錢二級教官,年薪韓家三級八萬錢。
尉遲伯那、滇漂沙、尉遲曲田、尉遲戎盧、尉遲延嘉和弘平等一直在新地訓練部曲或孤兒,好久未見到韓遂,有些想念了,向韓范請示后,這天特來允吾拜會韓遂。尉遲延嘉把十歲的子尉遲鐵也帶來了。
韓遂擺晚宴招待,韓理、張姜子、駐金城塢堡的“宛馮”千騎部千騎長韓宛、副千騎長韓業、鐵騎長韓銳、副鐵騎長韓章等坐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