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禪位那年,有一位長的象神仙的老者來見家父說所居之地荒遐,未足以建城,建議繼續南遷。
家父那時年老多病,送去長安找名醫治病,就禪位于吾。
由于部落有十幾萬人口和幾百萬牛羊,南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吾繼位后,帶領部落和牛羊一邊放牧一邊遷移,沿鹯陰河,歷時數年,穿越高嶺深谷、九灣峽,最后遷到此地。
此地處于黃河北的武威郡媼圍縣,黃河南邊是金城郡榆中縣、漢陽郡勇士縣。
這里水草還算肥美,雖然比不上河套之地,但比鹯陰縣強多了,本部落上下還是皆滿意的。”
韓遂問“檀石槐部落、置鞬部落占居河套,按理那里的糧草足夠,為何連年入侵”
拓跋詰汾道“大人有所不知,河套地區在前漢朝之前乃水草豐茂之地,前漢朝大量軍民屯田、修渠,改造成農田。
檀石槐部落和置鞬部落占據后,不善耕作,農田和水渠大部荒廢,農田無法自行恢復植草,二大部落人口增長快,糧草嚴重不足。
糧草不足,就不能繁衍足夠的牛羊馬向大漢換取日用物資,故每年都入侵大漢搶奪。
東部鮮卑部落、中部鮮卑部落、西部鮮卑部都同樣面臨糧草不足。
當時鮮卑人口日益增多,農業、畜牧和射獵都滿足不了百姓生存。
為解決食物不足,吾鮮卑大首領檀石槐親自巡察到幾百里寬的烏侯秦水內蒙古遼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中有魚,但部落人都不會捕魚。
大首領聽說東海外島倭國人善于用網捕魚,于是前年派兵渡海向東進攻倭國,俘獲一千多家的倭國人,將其遷到秦水邊居住捕魚,以彌補糧食不足。
可想而知缺糧缺到什么程度了。”
韓遂又問“鮮卑大首領是否有占據幽、并、涼州之意”
拓跋詰汾道“由于吾部落不參與侵寇大漢,故大首領的意圖無從知曉。
大首領一直在幽州和并州交界處以北的彈汗山大青山王庭居中調兵譴將。
不過近來聽說本年入冬大首領親率大軍入寇大漢的途中身體突然出現不適,匆匆搶掠一番后就退兵了。”
韓遂暗思,檀石槐病了或許就是邊疆要發生的大事。
韓遂又問“吾一直不很清楚鮮卑等部落在漠北的詳細分布,請大王示之一二。”
拓跋詰汾道“檀石槐王廷所在的彈汗山處于代郡塞外以北,檀石槐直轄的多個子部落在代郡、雁門郡、云中郡、五原郡塞外以北,在西部鮮卑和中部鮮卑之間。
和連是檀石槐次子,和連有子騫qin曼。
檀石槐長子在年前大疫中去世,留有一子魁頭,比騫曼大。
檀石槐東部大人有四位,二十余座邑yi。
彌加部落在扶余夫馀國以西,玄菟郡塞外以北,屬遼東鮮卑;闕機部落在遼東郡塞外以北,屬遼東鮮卑;
素利部落在遼西郡塞外以北的西半部,屬遼西鮮卑;
槐頭部落在在遼西郡塞外以北的東半部,屬遼西鮮卑。
檀石槐中部大人有三位,十余座邑。
柯最部落在右北平郡塞外以北;闕居部落在漁陽郡塞外以北;慕容部落在上谷郡塞外以北。
檀石槐西部大人有五位,二十余座邑,早期并入北匈奴西逃后留下的十余萬人口。
除吾部落外,置鞬部落在朔方郡黃河以西,北地郡、武威郡、張掖郡塞外以北,張掖屬國和張掖居延屬國以東,由十幾個子部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