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風,麻、毛、帛,或絲料布,系于脖,部曲長標配。
大腿甲掛腰間,甲片編綴,護大腿到至膝蓋上,部曲卒、長標配。
小腿甲,用生鐵一次注模,與皮制靴連為一體,部曲長標配。
馬用鐵騎鐵甲由面甲、頸甲、前甲、尾甲組成。面甲護馬面;頸甲護馬頸。前甲和尾甲護馬身。
馬用鐵騎鐵甲制作工藝分兩種,一種是麻布中插鐵條;一種是麻布上掛甲片。韓家采用后者,重量要輕許多。
麻布按馬身一體制作,但各部分可拆開。
人用和馬用鐵騎鐵甲的各部件可拆開單用,夏季時,一般馬匹和卒選掛胸甲等少數部件,以利散熱。
韓遂感覺韓家的工藝略為粗糙,甲片比中原大族子弟身披掛的略大,并排在一起,未做邊疊,但可用。
如制成薄片,重量還可減少。看著工匠們盡力了,韓遂還是給予肯定的鼓勵。
韓遂讓隨行的尉遲延嘉披掛鐵甲騎馬跑一圈試試,夸贊比早期那一批鐵甲舒適合體多了,重量也減輕了一些。
王皓介紹道“重裝鐵騎的馬匹長途步行和短距離突擊時總負重不得超過四百五十斤,工匠嚴控人、馬鐵甲各部件重量。
人用鐵甲裝備七十斤;馬用鐵甲裝備三十斤;矛槍十三斤;鐵騎部曲一般人均重三百三十七斤。
這個承重下,戰馬可持續一個時辰,寶馬可持續二、三個時辰。
戰場上,如超一個時辰,有必要甩調一些掛件,例如只留胸甲和鐵胄,這樣可最多再持續一個時辰。
配有兩匹馬交替為上策,以韓家馬匹的存量,完全可做到。
部曲每人配有二到三匹馬,可持續征戰數時辰。”
眾人贊同。
二月里,張姜子檢選出引弓門客東河南傳來的信報。
據傳圣上貴人何蓮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生皇子辯,圣上提出立為后,朝中大臣因何氏來自屠夫之家,一直不同意立為皇后。
直到上年十二月六日,朝中大臣才妥協,圣上才正式立貴人何蓮為皇后,旋即征皇后兄長潁川太守何進入朝為侍中。
楊彪剛從侍中轉五官中郎將,旋即外放調任潁川太守,接替何進。
又報,春正月,皇帝在洛陽初設騄驥廄丞駿馬管理官職,負責征集和驗收各郡、各封國進的寶馬,豪右辜榷豪門權勢人物從中壟斷,馬一匹值二百萬錢。
韓遂咂舌,當年在西域平均用十萬錢買到一匹大宛馬或西極馬,豪右竟然賣給朝廷二百萬錢一匹,直接抬價二十倍,真夠黑的。
朝廷不是沒錢了怎么又有錢支付不知朝廷買寶馬做何
成公英從洛陽來信,向述說了一個離奇的經歷。
上年十月,按當年在安定郡烏氏縣笄頭山與張基的約定來到兗州東郡東阿縣魚山,從洛陽護院家丁中抽出韓厚、韓鐘、韓式、韓胡四人隨行護送。
在東阿縣客棧住下后,下午去城外魚山,山頂無人。連去三日未見到張基、張縱父子。
魚山不大也不高,座落于黃河南岸,型式甲魚。
自北向南,依次有凌山、艾山、香山、曲山、魚山、苫山、關山、位山等諸多小山。山腳下是曲洛道。
第四日,在魚山上,終于見到張基,身后跟著張縱和個家丁,以及幾十名俠士裝扮的帶佩劍之人,其中不泛目光炯銳之士,似身懷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