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坐后,孟扶介紹道“前漢朝漢武帝下令將降附大漢的南匈奴分置隴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統稱五屬國,設屬國都尉治理。
本朝,將北地屬國劃歸安定,設三水縣,將隴西、北地的南匈奴遷居此地,設安定屬國都尉管轄之。
上郡、朔方、云中的南匈奴集中到并州西河郡美稷縣,設護匈奴中郎將管轄之。
一個三水縣占地約為安定郡的一半。吾這官位秩比二千石,與郡太守同級,直屬朝廷。
屬國都尉下設長史、譯令。朝廷另設鹽官,監管三水縣的鹽湖制鹽和鹽稅。
前年大疫后,三水縣漢人二千四百口,而三水縣先零羌約三千五百口,首領雕零節;盧水胡三千五百口,首領彭選;與金城郡湟水義從胡同源的義從胡高家在安定郡三水縣也有一萬五千口,首領高琥。
漢人居三水縣城到北地郡富平縣城之間,先零羌居黃河南岸到逢義山之間,盧水胡居三水縣城南部。
南匈奴居三水縣以南的高平縣,位于逢義山以南。南匈奴五萬口,首領郝寬;”
韓遂問“先零羌屬東羌,東羌被段颎將軍平定后,據說余眾分置于北地、隴西、漢陽、安定四郡,并州上郡尚有一部分東羌。東羌有多少人”
孟扶道“東羌由在隴東的罕羌、先零羌、沈氐羌、牢姐羌、虔人羌、零吾羌、馬蘭羌、新平羌等的統稱。
罕羌早年在西海屬西羌,后遷居枹罕,也算是東羌了。罕羌也曾叛亂過,后率五千余帳落歸降,又兼并了西羌叛亂后留下的散羌民,人口發展較快,高達十五萬口,成了隴西的一個較大的羌部落。
段颎將軍平定東羌那年,近二萬羌兵戰死,另有參與叛亂的一萬羌俘和家眷十二萬口賣給各地漢人望族做羌奴。
先零羌尚有眾十二萬口,朝廷將其分置于北地、漢陽、安定、隴西四郡。
經三次大疫,本年北地先零羌有近七萬口,分布在北地郡丁奚城到青山廣大的山區,與吾安定屬國接壤,首領是零堅。
本年漢陽先零羌約有七千口,安定三千五百口,隴西三千五百口。
段颎將軍平定東羌那年,上郡已安置沈氐羌一萬口,牢姐羌、虔人羌、零吾羌各五千口。
本年沈氐羌近七千口,牢姐羌、虔人羌、零吾羌各近三千五百口。
沈氐羌首領是滇昌子滇韋,牢姐羌首領是良多子良熙、虔人羌首領是王奎、零吾羌首領是封僇子封乾。
另外,在左馮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交界處涇水北岸居有馬蘭羌,首領是滇甫;南岸居有新平羌雷氏部落,首領是雷敦。各有近三千五百口。”
韓遂問“先零羌在漢陽和隴西的定居點在哪兒”
孟扶道“先零羌在漢陽郡的定居點在漢陽郡勇士縣南的滿福城一帶,首領是雕零赤,又稱零赤。
那一片土地原為漢陽郡蘭干縣,乃羱道和隴西郡襄武二縣通向金城郡的必經之路。當今圣上將蘭干縣并入勇士縣。
先零羌在隴西郡的定居點在隴西郡鄣縣。鄣縣有鹽井、鄣川水、鄣山。首領是雕零迭。”
韓遂問“安定盧水胡在三水縣,盧水胡想必源于盧水,盧水在何處”
孟扶道“盧水胡又稱秦胡,分布于張掖、金城、安定、北地。
北地盧水胡現居地盧水源頭流域在北地郡境內,是盧水胡最初領地,現有約三萬口,是第二大的一支盧水胡部落,首領叫彭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