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到東阿縣官府花錢給妻女落上戶籍,就在那里過上日子了。
韓宛帶韓家部曲近日回金城,引弓門客各回各郡,成公固所帶的成公家的五十騎會在東阿縣縣城住一個月后再回金城,會留八人守護,直到確信張家不會再來奪美人。
成公英也捎信給韓遂請示該如何辦。
韓遂聽罷先是大笑后又大怒,看完成公英的信,寫了一信交給韓加,命韓加再去一趟東阿縣。信中大意是讓成公英暫住東阿一年,韓家會再和安定烏氏張家協商。
韓家益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單,副總管韓嘉帶韓家益州貿易好友益州蜀郡郫縣姚虎來訪。姚虎是姚超子,也是韓遂當年在蜀郡認的義子。
姚超三年前在蜀郡廣柔縣縣長任上與兩女兒姚妣和姚饒被叛亂的九種夷攻殺,姚虎當時才十六歲,暫未接任族長,族長一職由姚超弟姚然代任。
據韓單透露,姚然代族長后不想歸還族長大權,姚虎在家處處受到叔伯姚然提防,十分郁悶。姚虎本年十八歲了,因丁父憂三年期未滿,尚未婚配。
姚家乃桑蠶、絲綢、蜀錦世家,姚虎年紀輕輕,卻已精通此門家族匠術。
韓遂向姚虎哀悼父逝后問一個問題“韓家在金城浩亹縣有六千畝桑樹田,新地有新種的七千一百七十五畝桑樹田。
但金城相對中原和益州天冷,只三月中旬到七月適合蠶生長一次,而且絲不長易斷,故一畝只能織一匹布帛幣。
而中原和益州一年可產蠶二到四次。金城如何才能提高布帛幣產量
韓家也嘗試過織絲綢,但質地差就放棄了,改為從中原進貨絲綢三千匹到西域出售。
另外從揚州會稽進貨絲綢近六萬八千匹在洛陽交易玉石山料。又用玉石山料在蜀郡兌換蜀錦二萬匹,隔年進蜀絲綢二萬一千匹。韓家西域貿易一年一萬二千匹絲綢。”
姚虎道“大漢一年約產一百萬匹絲綢,一半用于西域貿易,一半自用。義父家一年絲綢采購量已達八萬匹,如再增加二萬匹就占大漢總量一成了,十分了得。
益州一年產蜀錦約二十萬匹,義父家采購量占二萬匹,占一成,也十分可觀了。
桑樹耐寒,金城可栽種,但蠶不喜寒,暖不足下蠶繭繅絲不易出長絲,而長絲的生絲才是絲綢和蜀錦最好的織材。
故在金城織出一等絲綢幾乎不可能,織布帛幣或三等絲綢是可以的,但三等絲綢運到西域賣不出好價,會虧本。”
韓遂道“不瞞虎兒,吾無意用自產絲綢和蜀錦取代益州和中原,只是憂患大漢北疆寇侵和各地叛亂。
就拿益州板楯蠻和九種夷叛亂來說,不僅傷害了汝父和兩妹妹,也差點斷了韓家蜀錦和蜀絲綢的進貨通道。
幸好御史中丞蕭瑗首先收復蜀郡北部都尉轄地。”
姚虎道“義父所慮極是。金城郡雖然蠶絲品優不足以織一等絲綢,或可再議。
涼州各郡國中,與益州廣漢屬國接壤的武都郡武都道、上祿縣、下辨縣、河池縣很早就有桑樹田和絲織業,自產生絲出售,桑葚甜甘食用,織花線、絲帶、粗絹羅底、首帕包頭布、發網、布帛幣、土綢自用。土綢相當于三等或更低等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