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晚,眾人接著于闐國話題繼續討論。
韓理道“再看于闐國的收益,每年支付韓家價值二十億二千二百萬錢的西域金幣,購買五十萬六千零一十一匹絲綢,運往西域大宛、安息等諸國,按七千五百錢一匹賣出,扣除支付韓家的錢,一年凈賺價值十七億七千三百零八萬二千五百錢的西域金幣,扣除雜支至少賺十七億錢。
如果韓家計入洛陽到于闐的運費和關稅加價,于闐國能保底賺價值十億錢的西域金幣。
如果于闐國有十萬人口,人均一萬錢,于闐國會在西域十分富有。
涼州除邊疆,已幾乎無荒地可買,韓家已到極致,如要再擴大家業,于闐國這塊土地是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
有于闐國王的保護和韓家主公與于闐國新王十多年的交情,在那里置業是絕佳的。
韓家在西域、涼州、中原內地三處各分配一些財物,任何一、二地出事,韓家尚余一地可恢復。
韓家在于闐國從下年年中開始,歷時四年半,需要投入
移民一萬多人,可抽調姚家五千人和雍縣五千人入于闐國。移民費每人五萬錢,總計五億錢,韓家用絲綢支付。
遷往于闐國的要員以及移民的以往的積蓄錢估計有十億錢,其中五億是以前韓家支付的移民費。這些錢全部在西鎮兌成絲綢再帶往于闐國。
這部分錢不需要韓家額外支付,只需等值兌換,一律按二千八百錢一匹的好價兌換成三十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二匹絲綢。
這些絲綢要從韓家絲綢庫存中扣除,庫里增加十億錢。
將來不愿長期留在于闐的可輪換回金城。
馬匹由韓家人自帶。不允許羊同羌帶馬匹入住于闐國田中各村落。
在白玉水、墨玉水的于闐國南部各建一個大塢堡,投價值二億錢的絲綢。
在兩大塢堡間建一個鎮,投價值一億錢的絲綢。
在各地塊建鄉村落,建六萬三千個茅屋,投價值六億三千萬錢的絲綢。
從于闐國獲取免費贈送的一百萬畝荒地、可耕地二百一十萬畝、四百萬畝森林、一千萬畝山草地。
購買耕牛六萬二千頭,需要在大漢購買后趕往于闐國,按九億三千萬錢,不需要支付絲綢。
把六萬多頭牛遷到于闐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額外準備三億一千萬錢做單程路費等雜支。
粟米種子和桑蠶種三千萬錢。
農具十二萬二千套五千五百萬錢,外購。
六萬臺織布機及相關設備,需要在大漢購買后運到于闐國,可用牛馱運,按六億錢,不需要支付絲綢。漢移民的二千臺織布機從雍縣和西鎮自帶。
十三萬人的第一年口糧在西域按較高價四百四十錢一石購買,含運費二十錢,需要價值十億七千六百四十萬錢的絲綢。
桑樹要在第三年成材產桑葉才可養蠶生絲織布,前二年只耕種一百萬畝粟米地和種養桑樹。
故,前三年韓家和于闐國無收益。第五年底才能得到第一次凈賺的價值四十八億二千二百萬錢的西域金幣,第一批金幣運回金城要到第六年第三月。
十三萬人每年在周邊購買衣物、菜、瓜果、肉等和年薪的雜支按三億九千萬錢,四年半雜支共計價值十七億五千五百萬錢的絲綢。
羊同羌標準每人每年二千二百錢,漢人每人三千四百錢。
每年九千二百萬錢用做韓家要員年薪、機動等雜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