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三天,漢陽郡長史蓋勛率一千五百名援軍抵達冀縣北門外東北角列陣。
邊章、韓遂、北宮伯玉三人從北門抽三千騎回身阻擋蓋勛的漢軍。
兩軍列陣對壘,聯軍見蓋勛軍一千矛槍騎、五百弩騎,軍容整齊,顯然是訓練有素的老兵,故不敢硬沖。
羌胡騎常年隨漢軍征討鮮卑,深知漢軍精銳以一抵五的戰力,而胡騎略比鮮卑騎強一些,羌騎比鮮卑騎弱一些。
一千五百騎漢軍相當于聯軍七千五百騎的戰力,要一次沖垮一千五百騎漢軍,羌胡騎有一萬才有把握。
邊章、韓遂、北宮伯玉三人出到陣中,背后左、中、右各列一千騎。
對面蓋勛帶著三將出陣中。站在邊章身后的罕羌首領滇木的飛騎認出蓋勛背后右手的小將就是馬騰。
騎在戰馬上的蓋勛氣宇軒昂地大聲斥責邊章和韓遂背叛朝廷。
見到蓋勛,邊章、韓遂如見到親人,也不顧北宮伯玉在側,陣前皆向蓋勛哭訴“左使君當初要是早聽蓋長史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吾等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
于是,邊章和韓遂哭泣而去,下令解除了對冀縣城包圍。
北宮伯玉、王國、零堅、雕零赤、滇木接到命令十分惱火,帶兵退到北門后沖進大帳準備一齊責問邊章、韓遂二人。
見二人在中軍大帳里一直在捶胸痛哭,眾人傻眼了。
羌胡首領們心里很清楚,東羌與大漢斗了百年最后慘敗,鮮卑與大漢斗了幾十年最后聯盟解體。
此次起事前數次開會一直在總結失敗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沒有漢望族人才做首領,任何羌胡的起事最后的結局都會很慘。
故,這次使計謀拖邊章、韓遂下水起事著實費了很多心機。即然推舉二人為首領,大事就要服從,至少不能過分。
見二人和蓋勛一席對話就哭的如此傷心,眾人知道二人內心尚未完全死心,在做最后的掙扎。
北宮伯玉、王國、零堅、雕零赤、滇木出中軍大帳到另一個大帳,幾人一商量,決定給足二人面子,聽從二人命令,撤軍回平襄。
回到平襄再次招開督護府會議,邊章對眾首領道“吾和文約被蓋勛說的不愉而痛哭,未打下冀縣,實屬對不住眾位大人。
但其實吾和文約殺到城下見冀縣城池高大堅固就倒吸了一口冷氣,以官軍四千加三千新兵的戰力,吾聯軍如強攻,必死傷慘重,得不償失。
吾等目前處于四戰之地,處處要留兵防御,兵力不足,如有萬人重大傷亡,一則搖擺不定的部落就不會跟隨起事二則軍心不穩。
故吾和文約借哭自找臺階下令撤軍,也給足了德高望眾的蓋勛一個面子,此舉還可減弱漢陽郡漢望族對聯軍的反感。
吾觀蓋勛忠廉有加,然智謀不足,待機野戰可圍而擒之,或說服加入吾軍,吾愿讓位。”
北宮伯玉等羌胡首領聽邊章這么一說也就釋然了,齊捧都督、副都督睿智。
雕零赤道“吾部下有人識得沖破東門大軍的馬騰。那馬騰之母乃吾同族隴西郡鄣縣的雕零迭部落的雕零氏,雕零迭的族妹。
馬騰之父馬平乃扶風茂陵人,又名馬肅,據說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
馬平生前曾任漢陽郡蘭干縣縣尉,后來蘭干縣并入勇士縣,在任時與吾父熟。
馬平任期滿后失官,貧困潦倒,流落到吾同族在隴西郡鄣縣的雕零迭的先零羌部落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