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送走韓宛、王皓、王褓、韓顏、曹倪等,著手解決上年從顯親縣渡渭水投靠漢陽太守傅燮的四萬一千羌奴。
這批羌奴是聯軍從漢陽郡渭水以北的各縣漢望族中釋放的五萬一千羌奴中的大部分人。
當時,傅燮在冀縣城外以西落門聚廣開屯田,列置四十一個營地,每營收容一千羌奴。而聯軍在顯親縣剩余的羌奴只剩一萬人。雕零赤編訓的一萬羌奴部曲只剩下二千人。落門聚又稱洛門。
韓遂與各營羌奴首領面談,各營均不愿意再回歸雕零赤部落,愿意歸順韓家,但不太愿意打仗,只肯守護冀縣,除非面臨生死存亡時才肯上陣廝殺。
韓遂答應了羌奴這些條件,但要求每年征調一千騎,每年只給這一千騎的養家費和口糧,羌奴首領們勉強同意了。
韓遂隨即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跟班東起為四十一個營羌奴的冀縣總管,納入韓家。平時仍駐在四十一個營地。
命東起兼任韓家軍東起部都尉,部曲八千二百名,從漢陽郡西縣皇家牧苑調撥馬匹,從冀城漢軍武庫調撥兵器。當年歸雕零赤節制時,部曲做過訓練。
成立八個千騎部,一個衛隊。骨干從部曲中選拔。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一部,千騎長,滇烈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二部,千騎長,滇克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三部,千騎長,滇月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四部,千騎長,滇谷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五部,千騎長,滇費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六部,千騎長,滇圖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七部,千騎長,滇澤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千騎八部,千騎長,滇布兵力一千騎,滿員。
韓家軍東起部衛隊,衛隊長,滇牧兵力二百騎,滿員。
韓遂抽空開始拜訪新占領區的漢望族。首先拜訪漢陽郡十二縣二十二家望族。
漢陽郡有冀縣閻氏、冀縣姜氏、冀縣尹氏、勇士縣薛氏、平襄縣辛氏、道縣趙氏、道縣龐氏、阿陽縣李氏、阿陽縣王氏、成紀縣姚氏、顯親縣車氏、隴縣楊氏、隴縣孔氏、略陽縣郭氏、望垣縣周氏、上邽縣任氏、上邽縣尹氏、上邽縣姜氏、西縣梁氏、西縣趙氏、西縣閻氏、西縣士氏。
冀縣閻氏出面接待的是閻忠,閻忠子閻遇、孫閻宸坐陪。
光和五年,閻忠出任過冀州安平國信都縣縣令,光和七年逢黃巾起事而離任回漢陽郡。
客廳坐聊了一會,閻忠帶韓遂到書房密談。
韓遂試探問道“吾前不久給朝廷密信,愿率聯軍為大漢掃平漠北,只要朝廷抑制宦官,可朝廷并無回信。閻大人有何賜教”
閻忠嘆了口氣,向韓遂透露,光和七年從信都縣縣令離任時私訪過剛剛大破黃巾軍的皇甫嵩將軍。
閻忠曾勸皇甫嵩“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圣人順時而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遇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天道無親,百姓與能。今將軍受鉞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摧強易于折枯,消堅甚于湯雪,旬月之間,神兵電埽,封尸刻石,南向以報,威德震本朝,風聲馳海外,雖湯、武之舉,未有高將軍者也。今身建不賞之功,體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
皇甫嵩當時道“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