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督護府事務,回到冀城韓宅府。這個宅府是刺史耿鄙留下的。每次回府,韓遂一想起妻張姜子一直無音信就焦慮起來。
韓家樞驛騎送信的韓萬回來說從白馬羌地盤通蜀郡的小道被官府封鎖,信未送到張姜子手中。
韓遂有些后悔把張姜子送去益州,當時是為躲避發誓為父報仇的韓焰和擔心萬一兵變失敗。沒曾想到兵變如此順利。
韓遂命探部繼續打探,如果還聯系不上,可考慮從白馬羌營地對益州蜀郡用兵。
韓橋和妻田敏和韓遂住在同一個宅府里,韓家給宅府里配了大廚、副廚、丫環、家丁等。
韓橋接管聯軍探部后,常常忙到很晚才回來,有時甚至比韓遂都累。
韓遂的引弓門客侍衛隊住在韓宅府的前后左右衛房中,前后院街道的兩頭設崗把守。
探部匯總的信報堆積了不少,韓遂靜下心來一一閱覽。
朝廷以聯軍未平,免除太尉張溫職,以司徒崔烈為太尉。五月,以司空許相為司徒光祿勛沛國丁宮為司空。
前年,張溫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以討涼州的聯軍,故中山相漁陽人張純請為將帶兵出征,張溫不聽,而使涿令遼西人公孫瓚為將。
軍達幽州薊中,烏桓兵以糧餉不足為由逃亡,大都叛還本國。
張純忿不得為將,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掠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聚眾至十余萬,屯兵于幽州遼西郡肥如縣。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收州郡,號稱張舉應取當代漢朝,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韓遂叫來韓橋,一起仔細看有關張舉、張純起事的幾份信報。把內容拼湊到一起,大概弄清了過程。
前年,張溫從各地調兵時,委派涿縣縣令公孫瓚去幽州遼西郡、右北平郡、漁陽郡各烏桓部落接收三千烏桓騎兵。走到幽州廣陽郡薊縣時,全軍嘩變,逃回烏桓部落。
本年,張純與遼西郡烏桓單于丘力居、上谷郡烏桓大人難樓、遼東郡烏桓大人自稱峭王蘇仆延、右北平郡烏桓大人自稱汗魯王烏延等聯手,攻占幽州上谷郡寧縣護烏桓校尉大營,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攻占幽州漁陽郡漁陽都尉營攻占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一部分、上谷郡。擁眾十余萬,兵力應該在二萬騎左右,如果把烏桓少年和老年騎兵算上或有五萬騎。占據遼西郡肥如縣為大本營,兵臨冀州。
韓遂沒曾想到這個張純居然稱王了。當年張純在金城郡任過破羌縣縣丞、后又在允街縣任過縣長,對涼州熟悉張純家鄉為幽州漁陽郡,又對烏桓部落熟悉張純又任過中山相,相當于太守張純與張溫同姓,故向張溫提出為烏桓軍帥。
有此四大優勢,張溫不用張純,竟用一個縣令公孫瓚,張純中山相任期已滿一屆,本想立功謀晉升,被公孫瓚奪走這個機會,難怪咽不下這口氣。
公孫瓚是盧植的私塾諸生,盧植在朝中任尚書,必會向張溫舉薦公孫瓚。而張純在朝中無人,自然落選了。
韓遂忽然想起,北宮伯玉起事前,韓家探部曾經來報,在允吾見到當時任允街縣縣長張純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邊章從酒樓里出來,關系似乎甚為密切。
張純愿率烏桓騎兵來涼州,會不會是奔邊章而來的,并非是要剿聯軍,而是意在投靠邊章
張純本年起事,會不會是邊章與之聯絡上了邊章派人去聯絡鮮卑,也可能順路聯絡張純和烏桓。只可惜,邊家的邊姓的人還未審問就幾乎全部被尉遲延嘉給殺了。
不論邊章與張純是怎樣的關系,張純起事后必然會派人來聯絡聯軍,只能等送信人到了再詢問。
等王褓在鮮卑置鞬部落站穩腳跟,聯軍可通過安定、北地、置鞬部落、鮮卑東部各部落與遠在幽州的烏桓部落聯絡上了。
次日,正巧韓宛送王褓去置鞬部落返回冀城。王褓已正式改為原名“蒲頭”。來回獲城迎接蒲頭是置鞬部落總管置鞬彌闕和段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