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冀縣的路上,韓遂、成公英二人騎在馬上談笑風生。
這番調整后,韓家軍每個都尉部鎮守一個縣,發生戰事時各部只需留守二百騎,可出兵一千八百騎。
加上尉遲延嘉和弘平的鐵騎部,戰時,韓家軍可出動約二萬騎機動兵力。
成公英向韓遂做鬼臉神秘地問道“主公下一步劍指何方”
韓遂笑答道“在涼州和周邊,除燒當羌,擁有超三萬兵力的勢力都要一一削弱,唯有如此,聯軍聯盟尚可維持。”
成公英立刻明白了韓遂的用意。目前兵力超三萬人的尚有馬騰部和武都郡的十一個氐部落,成公英答應回軍師府制訂詳細方略。
九月底,聯軍探部傳來有關朝廷方面七、八月的信報。
秋,七月,徙勃海王劉協為陳留王。司徒丁宮罷免,轉任尚書。
袁紹復說何進曰“前竇武欲誅內寵而反為所害者,但坐言語漏泄五營兵士皆畏服中人宦官,而竇氏反用之,自取禍滅。今將軍兄弟并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不可失也“
何進乃白何太后,請盡罷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補其處。
何太后不聽,曰“中官宦官統領禁省禁軍和宮中,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吾奈何楚楚與士人共對事乎“
何進難違太后意,且欲誅其放縱者。
袁紹以為宦官親近圣上,少帝之號令和上奏官文盡經宦官之手,今不完全廢除去宦官,必為后患也。
而太后母舞陽君及何苗數受諸宦官賂遣,知何進欲誅之。數白太后為其障蔽又言“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何太后疑以為然。
何進新貴,素敬憚中官,雖外慕大名而內不能斷,故事久不決。
袁紹等又為策劃,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何進同意。
主簿廣陵郡人陳琳諫曰“諺稱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要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耳“何進不聽。
典軍校尉曹操聞而笑曰“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付以權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派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何進召董卓使將兵詣京師。
侍御史鄭泰諫曰“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厭,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將恣兇欲,必危朝廷。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宜在速決。“
尚書盧植亦言不宜召董卓,何進皆不從。鄭泰乃棄官去,謂荀攸曰“何公未易輔也。“
何進大將軍府進符使王匡,騎都尉鮑信,皆兗州泰山郡人,何進使其還鄉里募兵。泰山郡望族部曲大都配有強弩。又遣都尉毋丘毅去丹陽募兵。
何進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大將軍府進符使泰山郡人王匡東發泰山強弩手五百人西詣京師,并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鮧y成皋g,使武猛都尉丁原將四千并州兵寇河內郡,燒孟津,火照洛陽城中。
“武猛”謂有武藝而勇猛者,取其嘉名,因以名官也。
眾人皆以誅宦官為言,何太后仍不從。
河內太守李敏被迫辭官回鄉幽州遼東郡襄平縣。
前將軍董卓接到何進進兵屯關中上林苑的密信,即刻率本部從黃河南岸的司隸弘農郡陜縣茅津渡口上道,并按何進信中暗示上書曰“微臣認為如今天下不斷出現叛亂的根本原因,是中常侍張讓等人違反天理常規,操縱利用王命,竊幸承寵,濁亂海內。
彼等父子兄弟們各自占據州郡,一封文書出門,便可獲得千兩黃金。
洛陽周圍郡縣數百萬畝膏腴美田都被張讓等人霸占,至使民眾怨氣十足,妖賊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