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王立望氣,言當有大臣戮死者。董卓使人誣衛尉張溫與袁術暗通,冬,十月一日公元191年11月5日,在市街上將張溫拷打致死,以應太史之言。
不久,尚書單飏突然死于任上。單飏曾任太史令多年。
益州方面
益州牧劉焉命督義司馬張魯、別部司馬張修合兵攻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褒斜道,殺漢廷使臣,聲言盜賊斷路,無法與朝廷聯系。
劉焉以托辭殺州中大族王咸、廣漢郡涪縣人蜀郡臨邛長李權等十余人,借此立威。王咸時任巴郡太守。
蜀郡太守高聯從成都出兵,重新控制通往西南的貿易臨邛縣。
由此,劉焉奪得巴郡,擁有益州廣漢屬國、廣漢郡、巴郡、漢中郡、蜀郡屬國。
蜀郡屬國人高頤任廣漢屬國都尉,冀州安平國人趙翊任廣漢太守,荊州南陽郡西鄂縣人王子雅任蜀郡屬國都尉。趙翊、王子雅是隨劉焉入益州的親信。
劉焉新表益州蜀郡屬國漢嘉縣人蜀郡屬國諸曹掾史樊敏為巴郡太守。
劉焉四位公子,除劉瑁在身邊外,其它皆隨帝在長安。劉范為光祿勛屬官劉誕為御史中丞屬官。
帝使其子奉車都尉劉璋回益州曉喻利害。劉焉留之在益州不再返回,割據益州之意已明矣。
議郎龐羲x護送劉璋、劉璋子劉循及龐家人等入益州。
劉焉更造作乘用天子所用的車駕千余輛,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稱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論”,意指其圖謀不軌。
盧植回鄉隱居,其學生中除公孫瓚外,尚有一位自稱中山靖王之后的涿郡涿縣人劉備,時任公孫瓚別部司馬。
因與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鎮撫青州有功,劉備從試守平原縣縣令升遷為平原相。
據說,劉備手下有三員猛將,以河東郡解縣人關羽、涿郡人張飛為別部司馬,以常山國真定縣人趙云掌管騎兵。
韓遂嘆惜,盟軍畏縮,孫堅以孤軍殺入洛陽,擊垮董卓大軍,真乃將才也,可惜身先死矣。孫堅戰死看似意外,或許人為。
孫堅得傳國玉璽,袁術奪之數次擊敗董卓,占領洛陽反攻荊州欲奪回劉表占據的長沙郡擊敗袁紹之將周昂于陽城。
諸如此類之事件,足以得罪周邊所有權貴,此番不死,出事也是遲早的。
劉焉連益州尚未一統就想稱帝未免太急了些。
韓遂命探部韓橋與留在朝廷的劉焉長子劉范暗中取得聯系,另外令探部副總管田敏盡快弄清韓家在各州留守人士的狀況。
劉備擁有一郡國和三猛將,能否在平原國立足長久尚難料定。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冀城聯軍督護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錢庫虧空全部由韓家一次填補,糧庫結余九萬三千一百三十八石粟米。
本年征調仍為征糧不征錢。
從臨羌縣韓家,金城郡十縣,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漢陽郡渭水南部二縣和渭水東岸的獂道縣,隴西郡中部五縣,漢安郡汧縣、隃麋縣,安定郡高平縣的望族共征調一百七十五萬石粟米。允吾縣、狄道縣、冀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三十八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
武威郡祖厲縣人口略有恢復,仍不征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