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探部又送來一些最新收到的信報,其中有件大事,冀州刺史韓馥迫讓冀州,勃海太守袁紹接管冀州。
冀州韓馥和袁紹方面
當初,何進遣并州云中郡人西園軍暫行軍司馬張楊還并州募兵,何進被宦官所殺,張楊留在并州上黨郡,有眾數千人。
袁紹在司隸河內郡時,派故京兆虎牙都尉劉勛去說服張楊,張楊從上黨前往河內郡歸于袁紹,與南匈奴單于于扶羅同屯于冀州魏郡和司隸河內郡交界的漳水。
在冀州魏郡鄴城向盟軍供給軍糧的冀州刺史韓馥看到豪杰多歸心袁紹,甚忌之陰貶節其軍糧,欲使其眾離散,于是袁紹怨恨韓馥。
韓馥部下猛將涼州金城郡人麴義反叛,韓馥與麴義交戰兵敗,袁紹就與麴義相結交。
本年七月,袁紹的謀士逢紀對袁紹說“欲成大事,不占據一州,無法站住腳根。
現在冀州強大殷實,但刺史韓馥乃平庸之才,如暗地里約幽州公孫瓚率軍南下,韓馥知后必然害怕恐懼。
同時派出一能言善辯之人向韓馥講明禍福。韓馥為突發事情所迫,吾等一定可趁機取代彼位。”
袁紹認同,立刻寫信給公孫瓚。
公孫瓚接著信后果然率兵從幽州出發進入冀州勃海郡北部,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策謀暗中偷襲韓馥。
袁紹派外甥兗州陳留郡圉縣人高干以及豫州潁川郡潁陰縣人荀諶、潁川郡陽翟縣人辛評、潁川郡人郭圖、河南尹修武縣人張導等人等前去游說韓馥。
荀緄有三子荀衍、荀諶、荀彧。荀緄在濟南相任上死于黃巾起事那年,曹操因剿黃巾軍功接任濟南相。
荀諶說韓馥“公孫瓚趁著得勝南來,而且各郡都響應公孫瓚。袁將軍率領軍隊向東而來,其意圖難以預料。吾等從心里感到大人危矣。
勃海太守袁大人,寬厚仁愛,容納各種人面臨危難出奇制勝,智謀勇氣遠遠超出常人袁家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處。
勃海雖是一個郡,其實相當于州。現在大人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紹大人的情況下,長期位居于袁大人之上,袁大人是當代的豪杰,必定不肯長期在汝之下。
而且公孫瓚帶領燕、代的士卒,其兵鋒不可阻擋。冀州是天下的重鎮,如果兩支軍隊合力進攻,會師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會到來。
袁大人是韓大人的故舊,又為同盟。當下良策,不如將整個冀州讓給袁大人,袁大人必然對韓大人非常感恩戴德,公孫瓚就不可能再同韓大人爭冀州了。
這樣韓大人有讓賢之名聲,自身地位可比泰山安固。希望韓大人不要疑慮。”
韓馥性情怯懦,十分害怕,架不住公孫瓚和袁紹兩路夾擊,自量才能的確不如袁紹,于是竟同意了,準備讓出冀州。
韓馥的冀州長史耿武、冀州別駕閔純、冀州治中李歷、騎都尉沮授得知后力勸韓馥“冀州雖狹長,但能披甲上陣者有百萬人,糧食可支撐十年。
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吾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股掌之上,不給彼喂奶,立刻餓死。為什么要把冀州拱手送給彼”
韓馥說“吾曾為袁氏屬吏,才能不如袁紹。掂量己德行而謙讓,乃古人所看重也。諸位為何覺得不好矣”
在這以前,韓馥的冀州都督從事趙浮、程渙率領一萬強弩兵駐守河內郡河陽縣,得道韓馥要出讓冀州,立刻帶部從孟津上船入黃河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