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侯即為司隸河內郡溫縣縣侯,乃之前董卓封給王允的爵位。王允為脫開與董卓的干系,又為攏絡呂布,自棄溫侯爵位,請帝將溫侯爵位轉封給呂布了。
王允以御史中丞都鄉侯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命皇甫嵩帶其舊部去郿塢屠滅董卓宗族。
郿塢尚未建成,皇甫嵩很快攻破,擒獲董卓宗族。塢中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堆積如丘山。
董卓母親池陽君,年九十,走至郿塢塢門呼“乞免吾死”,兵士沖上前直接斬首了事。
董卓妻妾、董卓幼子、董卓之侄中軍校尉董璜、董卓之弟左將軍鄠侯董旻、董卓孫女董白、董卓之女牛輔之妻董氏等及宗族老弱在郿塢者,皆為其群下用刀、斧、箭等砍、射死。夷董卓三族。
袁氏諸門生故吏,改殯袁隗、袁基等諸袁家被董卓處死于郿縣者,斂聚董氏宗族人的尸體于新墓側而焚之,焚灰揚之于路。
皇甫嵩釋放董卓關押在右扶風郿縣的監獄之中的大臣崔烈、荀攸等。王允以崔烈出任城門校尉。
長安士人、庶民競相慶賀,在大道上載歌載舞。士女變賣珠玉衣裝去集市買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
董卓尸暴于市。天時始熱,董卓體肥,脂流于地,守尸吏插燈芯于董卓肚臍中燃之。
董卓故舊部曲收所燒的董卓灰,并以一棺裝之,葬于郿縣。
諸阿意攀附董卓者皆下獄死。
王允乃并州太原郡人。王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翊太守,弘農太守王宏為右扶風太守,拱衛京師。王宏帶所部從弘農郡弘農縣撤到右扶風郡。
右扶風太守趙融投奔袁紹。
王允次兄王懋之子王宏仍任河東太守。
又以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人張遼為北地太守,北地太守王季然為議郎。
并州西河郡人王季然雖然也是王允同州,但據說王季然與白波軍關系密切。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復征劉虞進京代被殺的袁隗為太傅。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達。
這道任命書當年正是經司徒兼尚書令王允之手發出的。雖未送達,但王允一直認為以幽州牧劉虞為太傅仍有效,于是王允掌權后,立刻以王允次兄王懋為幽州刺史,準備去幽州接替劉虞,以消除眾豪強擁立劉虞為帝的潛患。
朝廷控制的涼州僅剩武都全郡和北地郡二個縣,王允以太常種拂子種劭為益州刺史,兼涼州刺史,妄想替代劉焉。
因一時找不到替換劉虞、劉焉的辦法,王懋、種劭尚未離開長安。
董卓軍徐榮、段煨、胡軫、楊定等歸降朝廷,但牛輔、董越不降。
呂布、徐榮、胡軫部早些時候經幾次大戰后從河南尹前線撤回長安休整,段煨部仍在弘農郡華陰縣,補充兵源。
王允、呂布兵變后,徐榮、胡軫直接表示歸降。
屯駐弘農郡黽池的董越急匆匆趕往同郡陜縣找牛輔商議對策,但牛輔生性多疑,信任手下的一名相面者和一名巫士。
牛輔膽小怕事,常不自安。把斬首用的鍘刀座放置在可避兵器傷害的道教符箓旁,欲以自強。
牛輔見客前,先使相面者去看客人的面相,來者面有反氣就不見。又筮知吉兇,然后乃見之。
董越來訪,牛輔見董越前先讓筮士筮一卦。傳言這個筮士常為董越所鞭打,于是得卦兌下離上,乃火勝金,外謀內之卦也。意為董越接掌董卓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