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準許動工,撥給韓兆二千斤西域金幣,向發羌豪右買下十名羌奴,每家預發二十斤西域金幣,完工后再給每家二十斤西域金幣,足夠其家人五十年享用,給每個羌奴四十斤西域金幣。
一千二百斤西域金幣為挖地道搭支架等費用。
羌奴永世不能離開韓家的領地,孩娃成年后,妻可選擇來西鎮住,或留在發羌,一旦留在西鎮就不能再離開。
本地道完工后,羌奴留在西鎮做種植。
將十名羌奴的住屋圍起來,地道入口就在圍中開挖。深夜將挖出的土裝船沿西鎮中的水渠運往賜支河曲岸邊。
地道建成后,由另外一批人用泥土和水做成方土坯,風干。
玉石山料和黃金分藏于其中。再由十名羌奴將方土坯運進地道盡頭的南山底下。
最后,再用兩年的時間,將賜支河曲岸邊的土再運回來,回填地道。
若干年后,如果天下太平了,韓家要啟用這批寶藏,仍需要二年挖開地道。
要想從南山頂上向下挖通地道十分困難,很難確定方位。
地道在挖掘過程中會故意拐幾次彎。唯有看著羊皮地圖才能找到藏寶處。
帶領羌奴挖地道的韓家人選一位喪妻無兒無女的老者,看護羌奴的衛卒也選擇老者,只在圍外居住,不得入圍中。
待老者過世,地道的秘密就只有韓遂和韓兆知曉了。
挖、填地道的四年中,如有其它知情者,將會被供養起來。
閑著沒事,韓遂在探部送來的信報堆里撿了長安朝廷方面和荊州方面的信報閱覽
冬十月,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帝詔曰“李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吾兄,誠宜加罪。”
李傕回辭曰“董卓所為,非李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
李儒謀不到官職,突然消失,不知所蹤。
十月里,荊州刺史劉表遣使向朝廷獻貢品。
李傕派剛從廷尉正轉黃門侍郎的鐘繇去荊州拜荊州刺史劉表為荊州牧,封成武侯,儀同三公。允許劉表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
成武侯食邑在兗州濟陰郡成武縣城武縣。濟陰太守有二人,董卓表任的吳資,和袁紹表任的袁敘。成武縣在吳資手中。
對于李儒的失蹤,韓遂頗為好奇,命韓橋多方留意此人的行蹤。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允吾鎮西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
從臨羌縣韓家,金城郡十縣,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漢陽郡渭水南部二縣和渭水東岸的獂道縣,隴西郡中部五縣,漢安郡汧縣、隃麋縣,安定郡高平縣的望族共征調一百七十五萬石粟米。允吾縣、狄道縣、冀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