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沿途追趕袁術,從袁術潰軍手中接管了陳留郡的封丘、襄邑等縣以及匡亭匡城。
曹操為何敢占據陳留太守張邈的地盤不走,還接受了袁紹調夏侯惇任陳留太守據息,除了對張邈放任袁術進陳留不滿外,還和呂布有關。
袁紹本年六月擊敗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于氐根等后,再與黑山賊張燕及四營休屠各胡、雁門郡烏桓戰于常山。
張燕精兵數萬,騎數千匹。袁紹與呂布共擊燕,連戰十余日,張燕兵馬死傷雖多,袁紹軍亦疲,于是雙方皆退。
呂布仗恃自己的戰功,再次向袁紹要求增加軍隊,袁紹不答應,而呂布手下的將士也時時搶劫、掠奪,袁紹開始疑恨彼。
呂布感覺不安,就請求回洛陽。袁紹同意之,以天子名義任命呂布領司隸校尉,派甲士送呂布而暗中要除之。
呂布懷疑袁紹打自己的主意,就派人在營帳中彈著箏,自己悄悄逃了出去。
半夜那些甲士出動,亂刀砍呂布的床,認為彼已經死了,第二天袁紹卻得到呂布還活著的消息,于是十分懼怕,下令關閉城門。
袁紹擔心呂布對自己不利,再次派兵追殺呂布,那些士兵都害怕彼,追上了也沒有一人敢逼近。呂布得以逃到河內,與張楊聯合。
途中經過陳留郡郡治所雍丘縣縣城,太守張邈派人迎接呂布,對彼大加款待,臨分手時兩人握住對方手臂發誓結好。
袁紹聽說這件事,無比氣憤,于是就調任曹操的部將夏侯惇為陳留太守。
雖然曹操視張邈為友,但據信張邈因此次與呂布握手之事擔心曹操最終將會替袁紹殺自己,心中十分不安。
幽州方面
劉虞與公孫瓚積不相能,公孫瓚數次與袁紹相攻伐,劉虞禁止,公孫瓚拒不聽從。
劉虞稍微限制其上奏朝廷的權力,就惹怒公孫瓚。
公孫瓚屢次違反劉虞的節度,又多次侵犯百姓,劉虞均不能制止,乃遣驛使上奉章給朝廷陳述其暴掠之罪,公孫瓚亦上奏劉虞供糧不周。
二人奏章交相馳發朝廷,相互誹謗抵毀,朝廷的態度只是模棱兩可而已。
于是,公孫瓚筑小城于薊城東南以居之。劉虞數次請其開會,公孫瓚總是稱病不應。
太傅府東曹掾魏攸勸阻劉虞,但魏攸不久死了。
劉虞恐其終為亂,乃率所部兵合十萬人以討之。
公孫瓚部曲主力散布在外,倉卒掘東城欲逃走。
劉虞兵不習戰,劉虞又下令不許焚燒民舍,告戒軍士無傷余人,只殺公孫瓚一人而已。攻圍不克。
公孫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順風縱火,直沖突之,劉虞軍大潰。
劉虞與部屬北奔上谷郡居庸縣,公孫瓚追趕到縣城,攻城三日,城陷,執劉虞和妻、子還廣陽郡薊縣,猶使領州文書。
正在這時,朝廷遣使者段訓來到薊縣,帶來朝廷的增劉虞封邑,假節督幽、并、冀、青、兗、徐六州事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
公孫瓚乃誣劉虞之前與袁紹等謀稱尊號,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妻、子于薊市。
故常山相孫瑾、常山掾張逸、張瓚等一同大罵公孫瓚,然后同死。
公孫瓚傳劉虞首級去京師長安,劉虞故吏尾敦于途中劫得劉虞首,歸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