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韓遂以聯軍探部飛騎為前導,打起“鎮西將軍韓”大旗,率一萬騎兵出上邽,直奔長安東的霸陵縣北。
探部稱,霸陵縣縣城是李傕軍大本營,李傕除了去長安參加朝會,通常都待在大本營。
韓遂軍途經陳倉、雍縣,折向東北,到達杜陽縣,向馬騰部屬雕零迭說明來意。
雕零迭派人帶路,韓遂軍抵達涇水。
渡過涇水,沿涇水北岸左馮翊郡一側,到達涇水和渭水交匯處,向前找到渡口,渡過渭水。
奇怪的是,左馮翊郡沿途池陽縣、高陵縣的朝廷駐軍都不敢出城阻止韓遂軍,韓遂一萬騎兵急馳,呼嘯而過。
三月二十三日公元194年5月1日,韓遂趕到霸橋東岸,只見馬騰軍和李傕部正在激戰。
韓遂率軍從左翼繞過馬騰軍陣,斜插沖入兩軍中間,硬生生將廝殺雙方分開。
爭斗的兩軍將領見大名鼎鼎的鎮西將軍來勸架,知趣地各回本陣。
李傕軍向南縮回霸陵縣縣城。馬騰出陣迎接韓遂。
韓遂隨馬騰進霸橋東岸大營。按營帳數量估摸,韓遂猜馬騰約集結了至少二萬騎兵。
韓遂反復申明是來為調停馬騰和李傕而來,絕無其它目的,也無意爭雍州刺史或涼州刺史官位。
馬騰見韓遂只帶一萬騎來,連營帳都沒來得及帶,就放心地接進自己的大營。
馬騰和韓遂聊了一天,確信韓遂無歹意后,這才透露道“吾已收到朝廷中的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范、中郎將杜稟等人的合謀,欲使吾襲長安,彼等為內應,欲趁朝會伺機刺殺李傕等。
左中郎將劉范在長安城中有七百叟兵。劉范已送急信給劉焉,調益州兵前來增援。
種邵本年為父親太常種拂服喪期滿,朝廷請其出任少府不就,出任大鴻臚不就,最后勉強就任諫議大夫。
種拂死于李傕破長安時的亂軍中,種邵一心要為父報仇,剿滅李傕等。朝廷曾舉薦種邵出為益州刺史和涼州刺史,種邵都未去就任。
馬宇乃吾馬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的族人,早與吾暗通。
馬宇來信承諾,只要吾攻入長安,城門校尉楊奉會開門放吾軍進入。
太常臨晉侯楊彪、司空張喜、司徒兼錄尚書事淳于嘉、光祿勛鄧泉、光祿大夫都鄉侯皇甫嵩、太尉兼錄尚書事錢唐侯朱儁、大司農士孫瑞、衛尉江南亭侯趙溫、廷尉宣璠等老臣都會帶家丁和舊部等助吾。
朝廷在司隸的總兵力二十四萬步騎,李傕只有五萬四千步騎,郭汜約五萬步騎。
如韓兄助吾突襲李傕,樊稠是韓兄的同郡,張濟是韓兄的親戚,楊定、段煨是韓兄舊友,董承乃國戚,三輔各郡太守、北軍校尉等都非李傕死黨,只要爭取郭汜、李蒙不助李傕,李傕必敗無疑。
守槐里縣的中郎將杜稟,有二千步兵。杜稟與尚書賈詡有隙,不為李傕等新權貴重視,于是反叛李傕。
當下吾部糧草由杜稟從槐里縣用大船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