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盆部已最先到河邊,搶船渡過河了。
留在渭水南岸的韓寧帶一千騎和從霸橋撤回的一千余騎拼死抵抗,掩護大軍渡河,直到全部戰死或被俘。
韓遂、馬騰帶殘部退到陽陵,與事先派來偷襲陽陵的韓撫匯合。
韓撫帶所部一千騎在前開路,一千騎斷后,過長陵、安陵,向平陵退去。
郭汜、樊稠、李利三軍從渭橋渡過渭水,斜插出來,截住韓、馬二軍尾部二千余騎。殺光尾軍后,又追趕上來。
在茂陵境內,韓、馬二軍尾部一千余騎又被趕上,遭受一頓狂殺。
韓、馬二軍逃到郿縣,在郿縣縣城和董卓留下的郿塢里的一千余馬騰留守守軍沖出來接迎。
韓、馬二軍得到一些干糧,馬騰繼續向雍縣方向奔逃,擬沿汧水北岸,經雍縣、隃麋縣、汧縣,退回漢陽郡隴縣。
韓遂軍得到渭水北岸停靠的一批大船,得以渡過渭水,沿渭水南岸向陳倉方向撤退。
韓遂本該隨馬騰向雍縣方向撤退,便于和杜陽的三萬援軍匯合,但擔心被馬騰半路劫持去隴縣,于是決定走渭水南岸。
殿后的馬騰部守軍全體陣亡或被俘。
郭汜軍追趕馬騰軍。樊稠、李利軍繼續追趕韓遂軍。
到了陳倉縣境內,見樊稠死纏著尾隨其后,韓遂命全軍停下,列陣迎敵。
派引弓門客東金城去約見樊稠,傳話“天下反復未可知,相與州里,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共一言。”東金城妻乃樊家之人。
樊稠果然頂盔貫甲,單騎出陣。
韓遂驅馬走到樊稠跟前,二人重敘同郡之情,追憶當年金城縣大水淹沒樊家莊苑,韓家帶頭捐助錢糧、搭建臨時茅屋,樊家才得以恢復元氣。
二人越說越喜,并馬勾臂搭背,笑語良久,握手言和。
韓遂帶軍撤進漢陽郡。樊稠軍停止追趕,返身撤走了。
韓遂回到冀城,成公英、呂其、楊騰、韓仁、李磊、韓宛、麴演、田樂、陽逵、韓焰、韓謨、韓業等也帶三萬騎趕到。
馬騰軍鎮守漆縣的雕零赤和鎮守杜陽縣的雕零迭二部落也怕李傕、郭汜報復,跟著成公英大隊人馬后面撤去隴縣。
李傕、郭汜等重新占領馬騰所擁有的郿縣、雍縣、杜陽縣、漆縣。
原來,聯軍各部按韓遂的調兵符,從金城、漢陽、隴西等地抽集三萬騎趕到漢安郡杜陽縣,由成公英帶領,然后去涇水,準備沿涇水去霸橋與韓遂匯合。
剛走到谷口,接到聯軍探部送來信報稱,馬韓聯軍已敗,成公英立刻折返,在隃麋縣遇到撤來的馬騰部,成公英帶三萬騎列陣嚇退了郭汜的追軍。
馬騰余部守住了隃麋縣。馬騰調雕零赤,雕零迭二部落駐守隴縣,馬騰主力留守隃麋縣
從馬騰的口中,成公英才得知主公在郿縣渡渭水,沿渭水南岸后撤,故無法相遇。這才護送之前運抵杜陽縣的糧草軍需回到冀城。
次日,成公英幫助清點兵力。
韓盆的金城羌騎校尉部損失一千二百五十人,韓寧的莫邪校尉部損失一千一百二十人,韓撫的干將校尉部損失三百七十人,韓汝的夏陽校尉部損失三百四十人,馬玩部損失三百一十人,成宜部損失三百人,梁興部損失六百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