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讓宋建賠償,宋建叫窮,無錢缺糧。韓遂無奈,提出中楛箭者和傷兵都轉交到允吾救治,治愈后非殘者劃歸韓家為抵債兵。同聯軍兵卒平等待遇。
另外,征調鞏唐羌一千未婚女子去西域,與楊曾的邊軍官兵婚配,以穩定西域。
韓家給每個女子的父母發放一人二年的口糧做補償,共計三萬六千石粟米。
羌、胡豪右對屬民、兵卒并無珍惜,用傷兵和婦人抵債,無需賠償,何樂不為于是爽快答應了。
傷兵除了照常拿河首平漢王國的年餉,又能為家人多掙一份口糧,也都畫押了。女子聽說能嫁漢兵,也都愿意。
韓遂將女子交給趕來的金城太守韓理和韓家對枹罕宋家貿易與事務總管韓豪,由二人向西域長史楊曾移交女子,以穩定鎮守西域的官軍。
韓遂為了與宋建繼續處好關系,允諾從韓家撥十萬石粟米救濟。
十萬石粟米加上自己所產糧食足夠河首平漢王國度過因本年收成減半的災荒,等到來年收糧。
宋建及其屬官感動的痛哭流涕,發誓再也不做攻擊韓家的蠢事了。
韓遂且當相信當下的流淚有十分誠意,可難保永遠。
韓家的安福不能靠外人的誓言,加強西鎮城的防御勢在必行。
送走索頭部軍和念氐軍,韓遂允諾年底給二部落借兵費或粟米、豆。善后交由韓家對鮮卑貿易與事務總管韓寶,和韓家對鮮卑拓跋氏索頭部貿易與事務總管韓藹。
解決完鞏唐羌偷襲之事,韓遂帶領八千騎兵穿過河首平漢王國,來到西鎮城。其余聯軍各歸自家大營。
韓遂視察了損毀的城墻和傷兵、民,從鐘羌四鄉調來一批戰馬,換下疲憊之馬。每人配十五日干糧,三匹馬。
命韓家大總管韓兆組織運輸馬隊向發羌和燒當羌的邊界運糧,分批運出。
三日后,匆匆趕往發羌和燒當羌的邊界。
一路艱難行軍,八百余里整整走了十五日才趕到鹽湖。進入燒當羌大營,見到燒當羌王東扈。
原來,發羌早年是散居各地的部落,這些年發羌首領迷單發力,靠武力,逐漸吞并眾多小部落,成為人口五十萬,其中十萬騎兵的強大部落。
為爭奪鹽湖,最近與燒當羌打起來了。鹽湖之鹽口感咸而甘,不易結塊,是上好的食鹽。
原來此鹽湖是西羌共用,各部落每年派人去曬鹽運回部落食用,遠途的部落每隔一、二年來一次。
燒當羌強大后,占湖為己有。
發羌各部落分散時,無力反抗,同其它中、小部落一樣,只得拿錢、物、羊等和燒當羌兌換食鹽。
現如今,發羌強大了,不僅成了燒當羌的勁敵,而且多次派人來談判要求分走一半鹽湖,燒當羌不予理睬。
于是,先是小規模械斗,終于演變成當下兩大部落的決戰。
發羌傾巢出動十萬大軍,燒當羌也不示弱,同樣在鹽湖集結了十萬軍兵。
雙方小規模沖突幾次后均遭受糧草補給困難而停止爭斗,均在后方總動員,向鹽湖運送軍需糧草,準備決戰。
東乾陪著韓遂上大營前的瞭望臺觀察敵營和地貌。己方大營分左右二營,座落在鹽湖北部斜坡上,依湖而建。
敵方大營也分左右二營,建在西南,離開鹽湖三十里,背后依山谷通道,便于撤退和糧草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