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歇了一日,韓遂奔赴漢陽郡阿陽縣興國城,祭奠峽溝之役戰死的氐部落首領呂其,新首領呂發帶著子呂阿貴在靈堂接待韓遂。
呂發向韓遂提出峽溝之役補償,并提出自從部落加入聯軍后兵卒死亡太多,需要十數年不參戰。等待帳落恢復到一萬,人口恢復到五萬口,其中兵力一萬騎。
韓遂答應年底撥付補償,對于完全退出聯軍十數年,讓呂發再思。
最后,在韓遂堅持下,呂發勉強同意不派將領,只交給聯軍五百氐騎以及在療的傷兵。
坐在一旁的呂阿貴給出兵、民數。撥出五百騎后,呂發部只剩下三千五百余騎,另有氐民三萬四千三百七十五口。
興國氐參加聯軍時有七千六百騎,現只剩一半,難怪呂發要退出。
韓遂見呂發意已決,不便勉強,只好接受了。
呂發只給兵不給將的提議迫使韓遂重新考慮是否該采用漢、胡、羌、氐部曲混編制了。
部軍死傷越加頻繁,兵源來源越加復雜,混編對快速補充十分有利。
返回允吾,屬下來報,蜀郡北部都尉兼聯軍益州校尉部校尉韓支派兵護送上年年末在蜀郡北部治療的九百六十六名聯軍康復全愈傷兵、六百四十四名聯軍傷殘者、一千五百四十二名益州康復全愈傷兵和一百名允吾療部派去的醫護來允吾。
因高頤突然調離,劉焉新任的廣漢屬國都尉陳實是個讀書人,不愿意私下收錢放康復傷兵去荊州南陽郡豐鄉城,韓家通過廣漢屬國向荊州南陽郡豐鄉城孫威調兵的計劃暫時無法實施。
韓支部收支并不太好,怕養不起更多的兵。治愈后,八十名蠶陵羌傷兵和七百九十名白馬羌傷兵送歸各部落,從西鎮調撥傷殘費發給一千零二十八名傷殘者后遣送回家。
允吾療部治愈攻打三水縣的八百名傷兵,歸還張橫二百,郝寬一百。其中康復全愈者四百八十人,傷殘者三百二十人。傷殘者發放傷殘費送回家鄉。
全愈者編入預備部,計有
原余一百九十七漢騎
救回的被馬騰俘虜的一百漢兵
呂發撥給的興國氐兵五百人
鞏唐羌兵中楛箭者一千零二十人,解毒后恢復
零參部東羌奴降俘兵一千三百六十人
征蜀聯軍漢傷兵康復全愈者九百六十六人
益州漢傷兵康復全愈者一千五百四十二人
發羌降俘少年兵二千人
攻打三水縣剩余五百人中,漢傷兵全愈者三百人。
預備部共計三千一百零五名漢卒,四千三百八十名羌卒,五百名氐卒。
從預備部和各漢騎部調五百四十名漢青壯之士補充二個鐵騎校尉部,使之各恢復滿編二千騎。
從預備部抽五百名氐卒、二千三百二十名漢卒,補充韓宛的九個校尉部,使之恢復滿編一萬八千騎。
漢卒不足,韓宛軍中首次補入氐兵。
朝廷所設南安郡已深入到漢陽郡腹地和渭水上游,聯軍在洮水南岸屯重兵已失去意義。由此,韓宛部不回洮水南岸南鎮,改屯允吾縣。
因聯軍在洮水南岸屯重兵導致白馬羌不信任韓家,韓遂子韓略入白馬羌為人質,與白馬羌人楊蘭花婚配生一女,起名韓翠。
韓宛部撤回后,無需押人質。韓遂派人送信給白馬羌羌王楊興,召回韓略及家眷,在允吾居住。韓略改任軍師府參軍。
調預備部弓騎百騎長韓載接替被馬騰軍殺死的韓撫的干將校尉部輕騎百騎長韓帛。
從預備部抽七百四十名羌卒補充韓仁的羌騎部,使之恢復到滿編一萬羌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