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稠在長安和朝廷中的權勢僅次于李傕、郭汜,位列第三,很是風光。
在金城郡金城縣的樊家族人很羨慕,陸陸續續有人去投靠樊稠,樊稠都給設法安排了官位。
樊家族長在金城郡任郡錄事掾的樊東也耐不住當大官的欲望,向聯軍代理金城太守韓理提交辭呈。
韓理拿著辭呈來見韓遂,韓遂和韓理親自去樊家在允吾的宅府拜會樊東,力陳樊家遷往長安的弊端,樊東聽不進去,拿出樊稠的書信給二人看。
樊稠帶來的書信描述三輔望族逃難放棄的大批良田、豪華莊苑到處可見,樊家沒必要待在金城縣,應盡早遷到三輔。
三輔的田有水渠澆灌,只要無天災,產糧比涼州多。
韓遂也不好勉強,返回安羌將軍府,命從韓家提一千斤西域金幣贈送給樊東,做為答謝樊稠追擊曾經放過韓遂,用于樊東進京交際開支,樊東謝納。
金城縣樊家剩余的人見族長也要去投樊稠,紛紛收拾家當裝車準備隨樊東去長安享福,不愿在金城耕田種地了。樊東無奈,只好答應都帶走。
好在樊家在各縣和聯軍中任官的人未想離去,非樊姓的樊家家丁出身的兵卒聽說三輔常發天災人禍,也不愿意去長安。
為感謝韓家多年來對樊家的照顧,樊東將樊家在金城縣的一萬畝良田和一個莊苑、新地的四萬畝田和一個莊苑、一百五十臺織布機、一千頭耕牛,以及大片山草地以三萬四千四百三十三斤西域金幣的低價轉讓給韓家。
韓家庫余西域金幣不足,下年初付錢,由韓家押運到三輔交給樊家。
錢、糧、馬、車等貴重及可用物品都帶走。韓遂批準了這筆交易。派兵護送樊家出涼州。
樊家車隊過馬騰地界,馬騰也不敢得罪樊稠,加兵護送入長安。
韓家剛移民來的五千口原本臨時住在軍帳中。待樊家遷空,五千口順利遷入住樊家莊苑居住,省下的建屋費。
韓家再調撥五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添置八百五十臺織布機。農忙時分出八百勞力去新地樊家莊苑居住,種植新地的四萬畝田。韓家不再雇傭羌勞力。
閻預征蜀郡受傷,在蜀郡北部療傷數月后,又回允吾家中休養數月后已全愈,但傷及骨頭,已無力舉矛槍,不能返回軍中當將領了。
恰金城郡郡錄事掾樊東離職,韓理請閻預接替樊冬出任金城郡郡錄事掾。
韓遂視察樊家留下的莊苑房屋,大都是金城縣發大水后,金城郡各家望族所援建。
韓遂忽感一絲惆悵,金城十九家望族共同生活了百年,自起事后,邊家族人、成家和樊家族人已清空,只剩下十六家。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允吾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
從臨羌縣韓家,金城郡十縣,漢陽郡渭水北部六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的望族共征調一百四十五萬石粟米。
允吾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每基數五萬石粟米。
漢安郡汧縣、隃麋縣,和漢陽郡隴縣劃給馬騰,隴縣本年又收回,但本年無收入。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三十八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的八成。
武威郡祖厲縣韓家收納五千口三輔災民,下年不繳征調費。金城縣韓家收納五千口三輔災民,下年不繳征調費。
馬騰軍及東羌軍擁有六縣。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張橫擁有二縣。楊秋擁有三縣。梁興擁有三縣。馬玩、成宜各擁有一縣。
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成立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